今年5月25日在宽甸旅游期间,我将刚制作完成的“永恒的记忆”博客电子书光盘赠送给一梅、新苗和黑水三位博友。我知道一梅是长春语文老师,其才思敏捷,佳作多多,有才女、文豪之美称。故冒昧请她为光盘电子书作序。
当时,一梅对我的要求面露难色。我跟一梅说:“我乃草根写手,所撰写的博文和电子书载体光盘制作水平很一般,所谓“出版”只是面向小范围的朋友群体,所以,我心目中的“序”就是感想之类文体。对你而言轻而易举,也不必过于认真。”经过一番“说服”,一梅同意试写“处女序”,也真难为她了,我知道她也是碍于面子,毕竟她口口声声喊着“大哥”、“大嫂”(这样叫我爱人)。
一个多月后,想不到她完成了“处女序”,而且,告诉我此稿已经几番斟酌、修改,其中有博友、同学和她的儿子等,连标点符号也请了一位小学老师帮助作仔细修整。前天晚上,她将全文传给了我,要我最后“把把关”,我看后不觉拍案而起,连声道“写得好”,大有“诚惶诚恐”的感觉,要说“诚惶诚恐”可是真的:一是内心的钦佩,此序不仅惠眼读我、知我和懂我,写出我心声:“知我者一梅也”。而且从文章本身而言,格式中规中矩,结构流畅简洁,文字得体优美,哪象一篇处女作,分明是一篇高手妙文。说明我请一梅作序请对了。二是内心的愧意,我自知我的能力,当不起此序如此的高评价。我只能在这儿向一梅道谢,向读者致歉,我和我的博文还有许多的差距。我肚中有自知之明,我会把此序的表扬当作鼓励和鞭策,我会更加努力,活到老,学到老,在有生之年写出更多、更好的博文,正象一梅所知我的:“把经过自己头脑提炼过的新思维,向下一代馈赠,有义务把祖宗留下的优秀文化加以传承。”
至于我制作的博客电子书光盘。如今已经完成。经过反复测试,内部文字、图片和视频的链接、播放效果都很不错,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已经赠送一批光盘给能见到面的好友试用。我这本电子书还具有不断充实新文章的特点,最近,我又把新发表的几篇博文添加了进去。有外地朋友向我索取光盘,不是我小气,而是我去邮局讯问,邮寄光盘挺麻烦,物虽小但还要当作包裹邮寄,包装还得合格,我老头哪有这个精力?所以,当地的博客好友,或者有机会的外地博客好友,只要是识我、懂我者只要有机会我都会赠送的。
也有博友向我提出要制作博客电子书,恕我直言,由于本人制作纯粹手工劳动,就这张光盘足足花费了三个多月,所以,制作过程麻烦和劳累,我回想起来都恼头,不愿意再重复。现在,我正在物色专业人员与我合作,计划编辑一个能够产生我现有电子书光盘效果的软件,这样就可以提高编辑的速度和减轻人工的劳动强度。当然,你也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软件来编辑博客电子书,但其效果能否达到我们现有的也是一个未知数。
再次感谢一梅,感谢你的辛勤劳动。有机会我也请你吃大餐(海鲜的),再当面道谢和请教。

转:为白山先生的博客电子书写序
今年五月在宽甸旅游时,白山先生送给我一张光碟,是先生自己编撰的博客电子书,并委托我作序。一梅不才,但怎敢推辞。回家后赶紧阅读,未读及一半,眼睛便疼痛难忍,方知自己揽了多大的活。序就这样搁置下来。最近,眼睛转好,又跃跃欲试,初稿很快,又经几次修改,几经打磨,方定下来。弄花香满衣,写序过程中,一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要感谢南坡僧人,静子先生,丁渔同学、一梅儿子的鼎力相助和无私帮助。在此谢过,有机会请你们吃大餐。下面是序原文。
一部传承后人的博客电子书
---读白山《永恒的记忆》有感
白山先生请我为他的博客电子书《永恒的记忆》作序。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凭我的资历、学养、能力、年纪等,还不足以给人作序,但我还是欣然应允了,于情于理,推辞不得。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白山先生的尊崇和敬佩。写好了,是白山先生的电子书太有深度和宽度;写不好是一梅的学识和能力不够。对于处女序,我诚惶诚恐,还望白山先生谅解。
我和白山先生相识,源于网络。七年前我刚开博客,热血一腔,赤诚一片,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白山先生及时出现,告诫一个好的写手,不仅要精准的表达,还要负责的拿出每一篇作品,要对得起看你文章的人,纠正了我“玩”的心理。有一次,因转了别人的文章,白山先生严厉地批评了我,“自家园田,岂任他人耕耘?”从此,我不再转载别人的文章。如果我的小文出现问题,他会毫不留情地批评。如果说错了话,第一个站出来的还是白山先生。可以说,我是在白山先生严格监督之下写博的。“一块白玉,不允许有一丁点的瑕疵。”在他面前,我的博客就像一丛灌木,经历不断修剪,方能成就一片园林。白山先生对于我,无疑是严师。
我的游记《绿渊潭》,被白山先生当成写景的范文,发在博客上。并一段一段的加注点评。这是对我写作能力的肯定,也是希望树立一面景物描写的旗帜。他亦是我的良师。
白山先生为我的成长,可谓是呕心沥血,诲人不倦。这份情谊,始终不敢忘记。受之琼瑶,若无桃李回报,换了你,你会因自己的浅薄乏力,而拒绝为先生的大作写篇小序吗?
我与白山先生的相识乃至相知,始于博客,也仅限于博客。大连到长春不到千里,也仅有宽甸的一面之缘,神交是也。也算君子之交淡如水吧。在纸上交情,虽然淡泊,但也不妨碍我们的友情。文字是冷静的,但情感是炽热的。在与白山先生的交往中,我看到了他人性中美好的东西,就是信任和善良,也成就了他纵横天下的资本。先生与我亦是益友。
白山先生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大连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从事机械设备维修和科技管理工作。他通过自学,掌握了电脑技术,学会了相关软件的运用。历时三个多月,制作了自己的博客光盘电子书。在这本“书”里,以网站页面的制作方式,复制了与新浪博客园地里同样多内容的文章、图片、视频和博友评论。这本书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把经过自己头脑提炼过的新思维,向下一代馈赠,有义务把祖宗留下的优秀文化加以传承”。用这样的方式让生命延续,我想,这就是白山先生制作此书的初衷和历史意义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动笔,方知不易。阅读量之大,知识量之广,都是始料不及的,一切不知从何写起。白山先生的智慧修为和仁慈为人,还有经历、文品,只能说略知一二。仨瓜两枣的实在拿不出手,好在不是写传记,只是以文论文,以文论人。我想,这一点于白山先生最是贴切。在文字背后,似乎看见先生深沉的面容上,还带着慈爱的微笑,那种骨子里的刚毅正气,似兄长父辈的砥砺,鼓舞我们前行。
一叶知秋,那是高人的道行,我不行。虽然这几年,白山先生的文章,几乎篇篇都认真阅读,认真写评。但要归纳概括,还觉力不从心。虽不能全面展现先生的全部境界,但对于品读了解白山先生,也算开了一扇窗吧。
展开页面,许多熟悉的图文,渐渐活跃起来,形象也渐渐清晰起来,曾经空荡荡的心也不由得踏实起来。于是斗胆倍增,为白山先生的书定义《一部传承后人的博客电子书》。这部书虽然没有《三言二拍》的奇侠,也没有《红楼梦》的深邃。但掩卷而思,扑面而来的是人间烟火的气息,是根植于大众沃土的大音。它是时代的笔记,是人生的历练。它以朴素的眼光,光顾着大众的生活,它更像一朵生长在乡野的花草,虽经风雨,但卓然屹立,散发着泥土薄荷的芬芳,历久弥新,自有它存在和流传的价值。
白山先生的博客电子书有十个部分。涉及生活、科技、人文、民俗、文体、美食、旅游等方面。涉猎之广,范围之大,眼界之宽,令人敬佩。凡人小事,科技创新,民生美食,人生经验,百年后必成历史。用白山先生的话说,“以此形式,存留人间,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产,让年轻人少走弯路,让美好的记忆达到永恒,让短暂的人生得到延续”。所以此书定名为《永恒的记忆》。
首先,我看重的是白山先生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编辑这本书劳力劳神,其所囊括的科技含量,不仅需要多种软件及技术支持,还需要制作人高瞻远瞩的眼光和使命感。那份心思不光对自己,还有对社会,对后人的责任感。传承文化,我必有责!
白山先生的写作,不光写给自己,更多面向平民,面向社会。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漫话评说”以平民生活为小切口,大刀阔斧地剖析生活本真,土味十足。乍一看言语平实,无惊人之处,倘若读得多了,品味深了,方能品出个中滋味。这种老道的炉火纯青的文字,蕴含着小人物的世界观、价值观,传递着社会情感的正能量。那些小人物的人生,随着电子书的流传,也将做一次历史性的穿越吧。
通读这本书,一系列的闪光点跳跃其间。白山先生关爱自己的父母家人,在“家乡回忆”中得以充分体现。《返沪探亲记》、《悼念老爸》、《清明悼岳父》、《母亲的祈祷》、《与妈妈相聚的日子》,表述了远居他乡的游子,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在《祝我女儿生日快乐》、《情为何物》、《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女人》、《买菜》等文章中,又表达了他对远在大洋彼岸和身边亲人无微不至的爱。如果说对家庭对亲人的爱。是人性本能的小爱,那么先生在《缺水的眼泪》、《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从两岸三通到人和百事顺,家和万事兴》中,则展示了他关心时事,关心民生,关注弱小群体的大爱与大善。热爱也好,关注也罢,最后都升华为人间大爱,社会仁爱。点点滴滴,俱现了先生的普世价值。厚德载物,上善若水,白山先生用感恩的心去触摸世界,拥抱生活,爱亲人,爱自己,善待别人,善待自己。有爱才是人生最精彩的落笔。
白山先生最擅长的是提炼升华。《“从‘神七’细节决定平安研制理念”所想到的》强调在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重视细节保平安的理念和态度。《从乘坐扶梯讲起》、《都是台阶惹的祸》,从身边小事说起,联系国民素质,进而提升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如果没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社会责任感,岂能有这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而不思则罔”。白山先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更善于积累。《随着2008年姗姗而去》、《写博五年有感》等,白山先生所言所想,是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高度提炼,人不结必不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看似总结自身,其实明鉴他人。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感。而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偷菜》一文,别人偷菜是玩,白山先生偷菜是为了长知识增智慧。通过偷菜,他洞悉了游戏软件设计理念的高超之处,了解了各种果蔬的成长特性及成熟周期的软件应用。同样是偷菜,白山先生偷出了知识,偷出了智慧。偷菜的过程成了知识传授和学识的提高过程。活到老,学到老,白山先生亦是楷模。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白山先生感情饱满,写作手法娴熟。在《大连西山公园游记》中,作者把一身灵气洒满第二故乡这方土地。你看:“晚风的嫩叶投影在湖水中,像一只绿色的小鱼儿随波游荡,透过半弓形的藤条架子,一条木栈逶迤向前伸展。长约六公里,正是由于它的建造,使原本陡峭脏乱的湖岸归理成一马平川”。对景有情,才能写出好景。热爱这片土地,所以写得用情。“旅游纪事”和“大连风光”里,《古都开封一日游记》、《南京夫子庙游记》、《游十里秦淮》、《槐花颂》和《人民广场绿草地之美》等游记中,均渗透着白山先生对祖国、对家乡河山大川的真情。走进大自然,深深呼吸一路花香,尽情拥抱一路风景。先生在享受日朗风清,悠步柳暗花明中,感悟生命的得与失,成与败,快乐与忧伤,四季的变换给大自然穿上了最美的服装,更是白山先生心灵最好的营养。
其次,我想说这部电子书的美感效应。与写文章一样,作者要考虑它的可读性。打开电子书,映入眼帘是,清晰的画面,美妙的文字,还有精美的配图。《刺挠的尴尬》是写自己遭遇刺挠,没有办法,只好借超市的立柱解决。生活中尴尬小事,写出来引得大家一乐,也是轻松乐观的生活。文字上面有一幅动态的不倒翁,笑的前仰后合,且憨态可掬。既体现了主题,又表达了作者的美感。
页面设计,栩栩如生,别出心裁;插画配图,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更具魅力。文字下面,有一幅流动的画面,小蜜蜂流连于花丛,寓意写博人如同蜜蜂,辛勤酿造生活的蜜。小蜜蜂来回的飞舞,煽动的翅膀,曼妙的身姿,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我要说的是,一个作家对生活的再现,给人以怎样的启迪,是善良、温暖、阳光,还是丑恶、冷漠、阴霾,是作家惩恶扬善的使命感。白山先生的文字,极具现实意义,很真实,很实在。无论是大事,还是小情,力透温情和仁爱,少了绝望和悲情,多的是人文关怀和普世价值,传递的是热爱生活,坦荡为人的正能量。功夫在文内,也在文外,作者在引人深思的基础上,给人开辟了一条通关大道。在岁月的更迭中,不断地寻觅真善美,讴歌正能量,关爱自己,善待他人,领悟生活的本真,构建自己独特的空间。这也是我敬佩白山先生之处。
可以断言,在不远的将来,白山先生的博客电子书,如深山里的宝石,弥久愈彰,散发着熠熠神采,缕缕芳香,吸引着人们深山探宝,而我也是进发深山的一名队员。
因本人才疏学浅,从文不周,先生电子书的华美情感和深刻思想,及先生内外兼修的品质和质朴严谨的性格,亦没有完全表达。此序实乃冰山一角。但愿一梅不会辜负白山先生的希望,此序权当引玉之砖。
一梅
写于2014年6月22日长春
电子书光盘封面:

电子书的主页:

电子书的目录:



文章页面:


博友评论页面:

页面中的“不倒翁”插图:

页面中的“蜜蜂采蜜忙”插图:

白山先生肖像:

我和白山、黑水、新苗四位博友在宽甸旅游时的合影: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