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中旬从上海返回,自己的心情一直笼罩在母亲去世(享年98岁)的悲伤之中,想写追忆母亲的文章,但一坐到电脑旁,眼前老闪现殡仪馆与老母永别那一刻,脑子里一片混沌。困惑之时,又度8月初黑色周末,1日台湾高雄燃气爆炸和2日江苏昆山中荣公司粉尘爆炸所造成重大伤亡又添悲痛,3日又传云南鲁甸6.5级大地震重大伤亡噩耗,让我感到更加忧郁,眼前常晃动的不仅是母亲的音容笑貌,而且多了一张张逝去同胞的无辜脸庞。在家时分,我反复收看央视播放的鲁甸抢险救灾画面,随之看到死亡人数急升617名这个残酷数字,又闻讯子弟兵谢樵为抢险而献出年轻生命的消息,又在我情绪伤口撒上一把添痛盐末。

痛定思痛,我感悟:在大自然面前,人只是沧海之一粟;在天灾面前,人的肉体是何等脆弱。尽管现代技术相当发达,但遇偌大灾难时,仍然无法与之抗衡,这也是实属无奈和在情理之中。然而,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过程中,总结了许多避免或减少灾难损失的方法,并以一系列规章法律来强化避险,如果后人不加以执行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那就是“违规”严重说是“人祸”了。
但是,不管是无法抗衡的灾难,或者是有规可避的方法,都要落实在灾难发生之前的预防上,用“防患于未然”这句成语是最深刻的表达。如对大地震来讲,信息的预测和快速通报,房屋的坚固和抗震,村落城镇选址的合理和安全,以及居民对地震知识的普及和措施等,都是归属于“防患”的范畴,。当然,这对地广人多、许多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中国来讲,要想实现上述“防患”会是相当的困难。但不等于不去想,更不应该不去做,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就应该向经济发达的一些国家学习防灾的方法,为防灾倾斜更多的政策、财力和途径。相信就会减少因天灾带来的伤亡和损失,肯定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但是,对于早有“前车之鉴”的灾难,那就另当别论了。很难相信,像高雄这样现代化城市会将易燃易爆的化学气体管子埋设在一条车水马龙、民宅连片的大马路地底下。也很难想像在一个生产现代化产品的企业粉尘超标的厂房里不装备完善的除尘装置。其实,防患这样的事故不存在大自然的无法抗衡,也不存技术上的无奈,只需要的是当权者的责任和良心,只要严格遵守血的教训所形成的相关规章,就完全可以杜绝悲剧的发生。所以说,我们做任何事情,不管是工业的还是民用的,只要存在安全与否因素的,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防患就是保险,保险所付出的代价,远比不设防患造成大事故后的代价要小。
再来说一件家庭火灾的防患。我家所在大楼的对面是一栋二十多层的高楼,去年某一天,其中一家厨房着火,正好离我家南卧室很近,所以看得很清楚。好在消防队员及时赶到,才未酿成大祸。当时我就想,如今住宅高楼林立,每个家庭都应该配备灭火器,以备发生火灾时救急。我查了一下网络,也有人提出类似的建议,但他也说真正推广起来很困难,因为配备灭火器需要投入资金,许多家庭不会无故把钱花费在未知的(也许永远不会发生)的火灾防患之上,所以,政府主管消防部门也很难进行强制性地要求和推广。但我觉得,防患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投放给自己家庭的安全,所以,我去麦德隆超市购买了一只1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59元),在付款时,排在我后面的一位女士采访我,她说:“我是从事消防工作的,我最愿意看到像你这样的人。”,她问我:“你为啥要想到要买灭火器?”我答道:“我是为我家买一份保险,买一份平安。”她很高兴,还主动介绍灭火器保管使用知识。

人活着钱多不一定很幸福,只有平安才是真正的幸福。平安需要国家机器来保障,需要全社会的人来共同维护,也需要每一个人来认识和防患。如果大家都能将“防患”提到自觉这个高度,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安全和稳定,我们的国家也会更加兴盛和强大。向正在为鲁甸地震、昆山尘爆等灾难抢险排患、流血流汗的解放军、武警和消防战士及志愿者们致敬!愿已经发生的灾难早日过去,愿逝者安息,伤者早愈。愿“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