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制造业为何持续衰退?
罗会祥
(CWW)
据《2007年1-9月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统计,截止三季度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1%,而通信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7%,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明显放缓,总量规模大幅下滑走势,报告提供的原因是,受结构调整和技术转型影响,主要是移动通信终端及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放缓,1-9月收入增速仅为1.3%。
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放缓,深层矛盾更为复杂。
我国目前生产的程控交换机、手机全部过剩,企业只能以降价销售参与市场竞争,结果导致效益下降。但是,手机制造的出货量仍然在增长,1-9月全行业共生产手机40547.4万部,同比增长25.4%。效益则适得其反,第三季度,夏新电子一共亏损4.619亿元,波导股份亏损5.084亿元,净利润同比狂减2986%。上半年,大唐电信挤进了“21届电子信息百强”,收入超过21亿,利润却是-6.6亿,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亏损8,915.26万元人民币。
产能供大于求、利润率下滑只是表面现象,通信设备制造业衰退的深层原因是,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
由于研发经费的不足,直接导致创新能力的虚弱,我国通信制造企业只能跟踪研究短期应用技术,产业总体技术自给率不足20%。诺基亚、爱立信、阿尔卡特等厂商投入3G的研发资金均达数十亿美元,国产手机,国产手机在这方面的投入实在是微不足道。在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上至少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5-10年,根本无法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我国出口的高端通信产品80%以上来自外资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只能主攻短线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后劲。在向3G过渡之际,核心技术的缺失严重制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新产品开发缓慢,难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中外通信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国内市场国际化,本土企业边缘化,外资企业实施“高端抢利润,低端占市场”的策略,本土企业压力倍增。在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市场上,关键技术、销售和服务网络均控制在外商手中,本土企业仍然处于劣势,在高端产品和关键设备上左右不了全局,只能眼睁睁看着外企坐享利润大头。国内85%的市场份额掌控在四大外资品牌手中,五六十家国产品牌只能争抢剩余的15%的市场份额。
我国通信制造业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整体核心技术水平,从解决深层矛盾入手,制定一个长远发展规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