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笔记本电脑苹果戴尔索尼东芝ibm |
分类: 产业观察(IT评论) |
你的笔记本是谁造的?
(旧稿,首发于2003年)
阿祥
【全球笔记本一半出自台湾】
提起笔记本电脑,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IBM、惠普、戴尔、东芝、富士通等国际著名品牌,但是,一般消费者可能并不清楚,在这些畅销全球的笔记本电脑当中,很大一部分却是出自于我国台湾地区。
台湾已是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最大的制造基地。每年,在台湾出产的笔记本电脑总量中,代工产品的比重约占九成。目前,排名前10位的是广达、纬创、仁宝、英业达、大众、华宇、神基、致胜、华硕、志合等,这些厂商都做OEM,其代工订单几乎囊括了当今市场上所有的国际品牌,如IBM、戴尔、惠普、东芝、索尼、富士通等等。美国笔记本电脑75%由台商代工制造,大陆包括联想、紫光、方正等在内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全部来自台湾的OEM。
国际著名IT厂商笔记本电脑代工关系表
惠普
英业达 仁宝 广达 华宇
戴尔
广达 仁宝
纬创
IBM
广达 纬创
苹果
精英 广达
Gateway
广达
东芝
仁宝 英业达
NEC
纬创
大众 华宇
神基
索尼
广达 华硕
富士通
广达
三星
华硕
联想
大众
仁宝
纬创
戴尔
IBM
苹果
Gateway
东芝
NEC
索尼
富士通
三星
联想
公司
广达
仁宝
英业达
华宇
华硕
神达
【笔记本代工格局正在变化】
去年底,台湾市场情报中心(MIC)初步估计,2003年,台湾笔记本厂商全年代工产能可达8000万台,而去年全球笔记本总出货量还不到3500万台,台湾厂商计划产能相当于全球市场需求的二倍以上。台湾厂商的笔记本产能大于实际需求,代工厂商的获利空间严重萎缩,不得不低身相许,降价抢单。
但是,由于笔记本市场风云突变,戴尔、惠普等大幅降价,大大刺激了笔记本市场的需求,今年第一季度,笔记本代工订单行情看涨。全球最大笔记本代工商广达增势最猛,3月份收入达205.5亿新台币,比2月增长17.4%,排名第二的仁宝和排名第三的英业达均比2月增长20%。广达今年的出货目标是750万台,仁宝是500万台,两者相加达1250万台,占台湾笔记本出货总量的56%左右。
随着市场需求的上扬,美、日笔记本厂商纷纷调整各自的战略,3月初,这些巨头与台湾代工厂商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众一直是NEC第一代工客户,由于被广达抢去了许多订单,致使3月份的收入比2月下降了19.2%,好在NEC下半年的大部分订单已收归大众囊中。广达在与大众竞争中获胜的同时,还成为宏碁公司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供应商。
在惠普笔记本代工订单的争夺战中,广达、英业达和仁宝同时胜出,华宇和LG电子双双失去惠普Presario
900、1500和2800扩展型笔记本电脑的代工订单。广达报价较低,赢得惠普Pavilion笔记本每月10万台的订单,还从华宇手中夺得惠普Presario
900和1500扩展型笔记本生产合同。英特达也是一个大赢家,它从LG手中抢过惠普Presario
2800扩展型笔记本的订单,同时还成为惠普代工Presario
3000普通型笔记本电脑。
笑得最灿烂的还是华硕。华硕第一季度的笔记本出货增速较快,3月的销量突破5000台。4月22日,华硕拿下了三星迅驰笔记本的代工订单,包括卡西欧、爱普生、日立、NEC和索尼在内,都是华硕的雇主。更为精彩的是,华硕最近已从精英手中购得生产苹果iBook笔记本的工厂,不久将与苹果进行合作。这意味着,华硕将成为全球唯一为苹果、索尼、三星“三大贵族品牌”笔记本代工的制造商。
国际笔记本大厂为了规避风险,已经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台湾笔记本厂商争夺代工订单更为激烈,许多厂商甚至宁愿赔钱,也要拿到订单以便增加出货量,因为他们必须靠订单来填补产能利用率。否则,一幢幢厂房、一条条生产线长期闲转战置下来,就会增加更大的开销。由此可见,没拿到订单的痛苦,拿到订单的也不一定笑口常开,命脉掐在人家的手里,代工游戏越来越不好玩了。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台湾笔记本电脑制造能力全球首屈一指,但是,制造商也陷于两大烦恼:
一方面,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据悉,17寸苹果PowerBook由仁宝代工,每台代工价格1500多美元,而建议零售价则为3299美元。很显然,仁宝拿的只是小头,大头则握在苹果手中。在全球笔记本市场,掌握核心部件技术的国外大厂居于产业链的上游,代工厂商只能居于中游,更高的利润永远属于那些上游大厂。
另一方面,自有品牌难以自立。
去年上半年,台湾笔记本电脑产量达875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40.1%,但是,其中91.5%是为国际大厂代工的,自有品牌产品仅占8.5%。台湾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虽然居世界第一,但真正拥有自有品牌的产品不多,只有伦飞、华硕、宏基、仁宝少数几家厂商,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在数量上与代工总量相比显然不成比例。在笔记本电脑市场刚刚启动的1995年,伦飞就是当时市场上的当红品牌,也是最早进入内地的台湾笔记本最知名品牌,曾与IBM、Toshiba等国际品牌名列前三甲,但进入大陆并不顺利,2001年就被挤出了前10名之外。华硕自有品牌笔记本曾预期在国内市场上拿下18-20%的占有率,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据IDC最新数据预测,国内笔记本市场2003年较2002年将增长32.3%。IBM、戴尔和惠普已经捕捉到了这一信息,率先挑起价格战,以其品牌、性能和规模等综合优势,向国产低价笔记本发起猛烈攻势。
国产笔记本与国外著名品牌大打价格战,从长远看讨不了多少便宜。原因有三:
一是制造成本已经接近。IBM、惠普和戴尔包括日本品牌的笔记本,基本上都是由台湾厂商代工,在我国大陆生产,从大陆直接出货,无论是生产成本,还是销售费用,都与国产品牌缩短了差距。
二是整体性能尚有差距。国外大厂与国内厂商虽然都委托台湾厂商代工,但整机的性能并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最大的差距在于,国外大厂拥有核心部件的技术专利,在研发设计方面据于主导地位,国内厂商只是负责品牌推广与市场运作,处于产业链的末端。
三是售后服务力不从心。
在售后服务方面,IBM的全球联保,HP的金牌服务,赢得了全球用户的信赖,国产品牌比较突出的是联想的贴心服务和华硕的2小时快修,至于内地其它笔记本厂商,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终端客户服务保障系数很低。
其实,稍稍了解笔记本构造的消费者,就会知道,同一个工厂出来的不同品牌笔记本电脑,质量和性能并不一样。不同的品牌的设计架构不同,选择的配件也不一样,检测标准自然更不相同。比如,同是英业达生产的笔记本电脑,HP的产品使用铝美合金外壳,而国内另一种产品使用的是工程塑料。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谁造的笔记本,不等于就是谁的产品,贴谁的牌子,其内质和性能也大有讲究。消费者选择谁的产品,还是不要光在价格上打算盘,性价比综合指数最高的,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前一篇:水货IT产品秘密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