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交心理 |
(给激励我的朋友“袋鼠”和“猪的天空”)
伴君如伴虎的职场人际 (与上司相处篇) 说到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最令人有抽风欲望、神经时常发麻的就要算是跟上司的关系了。让人抽风指数最高的总结下来大致可以归于这样的几类: 一是,沉默的上司,最令人摸不着头脑:说话时他很少打断你,但是,你认为他该赞许的地方他并不急着点头;你心里也没谱的事情他不说话你会觉得更没数;你已经明确表示服软的错误他不言语几乎可以让你崩溃。遇到这种上司的机率很高,这种人一部分当然可能是性格所致,但是分析起来,如果他用这种方式来对付自己的上司该很难得到赏识。因此,我看这样的人大部分的原因是在继往的个人就业史中有诸多因话多而造成的惨痛教训,或者至少是目睹过他人的痛苦经历而得出“沉默是金”的人生哲理,才使人间又多了一个谨言慎行的楷模。与该类上司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跟他一样的谨慎言行,别轻易夸大、许诺,最好能言出必行。至于说犯错嘛,当然,人非圣贤,但是,如果你指望他能给你支招或能替你收拾残局,除非他对你十分认同,否则难度是比较大的。他们的信条会比较“适者生存”,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最好就不要把话说的太满。否则,一旦失信,要得到他的再次信任难度是很大的。 二是,话多的上司,最让人无所遁形:你说话他也说话,弄得你每次的汇报都感觉有诸多没表达完的内容;你不说话他话更多,弄得你觉得自己很没用;你有道理他也有道理,弄得你自感无力;你没道理他更有道理,弄得你呆不下去。跟这类上司打交道,我们该了解这样一种心理惯势:他们的思维模式是行进式的,越说话脑子转得越快,任何的停顿都有可能使你处于劣势而无法正常表达自己。因此,如果你对自己的即席表达能力有所怀疑,最好的方法就是拟定谈话大纲,并假设出问题自行给出答案。如果这样依然觉得心里没底,那么索性减少言语交流的比例,凡事都出具报告,虽然需要冒“小题大做”的危险,但同时可让他感觉你做事认真细致而获得加分的机会。你递交的报告在使你的成绩有案可查的同时让他有机会可以冷静的思考和反复推敲。 三是,阴晴不定,最让人头疼的难以应对:这种上司非常麻烦,他们的情绪完全在你的意料之外,有时候工作顺利大家都高兴的时候,他出于居安思危而眉头紧锁,让你笑不得;有时候情况糟糕,他不明所以地情绪高涨又让你不好意思哭。跟这样的人相处需要有些赌徒的心理,就是察言观色。那么先看情形再出张该是个可取的办法。与头同乐是必须的,否则扫了上司的兴,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然而,你并不需要跟他一样也变得神神经经,这损失太大了。我认为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干好了份内的事,只要掌握好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大可以在他没来由乱发脾气的时候假装工作繁忙,想必罪不该死吧。因此,给自己储备些耽误了也无伤大雅的活计以备不时之需是必要的。 四是,最差的一类了:我定义这种人是童年经历有问题的典型,那就是,无论你做好做坏,他的反映一律是挑刺:这种人的表现最多见的就是,你甭想听到好话,他对你的工作永远都是独具慧眼的一针见血,结果通常是搞的你几乎丧失了就业的信心。而他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很可能是在幼年有一个甚至是两个极端挑剔的父母,让他饱尝了人间的失落而对完美有种病态的追求。跟这样的上司相处,你就是天可怜见的人了,能帮你的只有自己。因为在这样的上司周围多半聚集了一批风声鹤唳的可怜人,终日为了个人安危绞尽脑汁怪招频出。一不小心还时常有人会以贬低同事使他人弱点凸现的同时掩盖自己的失误。这类上司里也包括那种“多年的苦媳妇熬成婆”的人,他们过去以不高的学历被刻薄的上司几乎折磨致死,现如今又被高学历、名牌学府的下属包围,使他们的逆反心理高涨,同样能激发他们的潜质,令原本就雪亮的双眸更加火眼金睛。跟他们相处,我觉得最需要的是不断给自己打气,不断在业余时间从事有氧、有益身心的、愉悦神经的集体活动,使自己始终保持旺盛的体力和倍儿阿Q的健康精神,切不可因为有人企图夺取自己的自信就随波逐流。如果这样都无法安抚你受伤的心灵,我看这工作不做也罢,毕竟能快乐地活着比战胜一个自卑的上司要来得重要的多。 对于上司的分类还有很多,跟上述的类型相比有害的还是少数。毕竟在做上司之前他们已经做过多年的人了,能够得到提拔甚至做上老板还是闪光点多于污垢的。因此,如果跟上司相处的过程中别人都能得心应手,只有你郁闷难受,就该多少检查一下自己的手法和方式是否有悖常识,心理是否有待调整。在整理资料时发现同志们对于跟上司相处都有不少心得,在此结合一些例子再罗嗦一下,旨在温故知新,与大家共勉: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