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焦虑职场

(2006-06-02 17:26:36)
分类: 社交心理

  

上周收到一闺中密友的梦境,在梦中,她作为看客目睹一裸体女子从高空坠落,本着既震撼又好奇的心理,她在梦中转眼就从自己的办公场所加入了楼下围观的人群中,拥挤中她被散落一地的碎屑和血迹着实恶心了一下,裸体女子的尸体白晃晃特别耀眼。在我的询问之下,有两个场景是被她反复强调的:一个是女子的裸体,一个是“死”这件瞬间发生却可能导致各种后果的事情令她困惑甚至好奇。估计到闺密期待的是个有生有色的解释,我先告诉了她结论:这是个职场人际关系所带来的焦虑,俗的很的一个梦境,爱猎奇的她顿时对自己失去了兴趣。我这位朋友本是个虽然很有思想和头脑,却十分性情的文化女青年。因为才华横溢、因为多年凭大本事吃饭却从不受雇于任何一家出版社,因此在练就不受约束、桀骜不驯的写作风格同时也养成了与之配套的个性。她在大概1个月之前结束了浪迹天涯的日子,踏踏实实地在一家知名杂志社上班了。不了解她的人都会认为她高傲而孤僻,言语过于犀利,但是,撇开我们这些知情人的了解,单从梦中就能看出她在职场人际关系所遇到的焦虑对她构成的巨大干扰。梦中这个裸体女人代表的正是她初到一个新单位,幻想周围人评价的那种“赤裸裸”的暴露感;而未来的不可预知性简直就象死亡一样令人震撼和惊恐。

由此,我们不难联想:如果一个身经百战、天赋异禀的作家来到一群对于她来说是小字辈的人中间工作都会诚惶诚恐,那么应届毕业生刚入职、新手接触新技术、或者是老手接触新技术,转学、搬家、换地方、换单位……多少焦虑源,多少心惊事。

在专业职场环境调查中,查阅到这样一组数字:  在“当你是新人时,最头疼的事是什么?”的问项中,选择排在第一的是与上司处理关系,有30%;专业知识欠缺排在第二,有10%;而与同事的关系也有17%;新人并不为工作压力大和工作时间长过于发憷,更让他们畏惧的是如何在陌生的环境里“自在”地生存下来,针对“令人不自在”的描述十分多,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而且过去也曾困扰我的莫过于“老员工们代表自己什么都知道而你新来什么都不懂的白眼和歪嘴”,还有令人惊恐万状的“听不见你的问题,视你为无物”。巧合的是,在职场老手对新人的看法问项中,关系问题也列在第一位,认为新人遇到困难难免会退缩的只有12%;认为上世纪80年代人个性太强的有16%;认为大部分人还是谦虚谨慎的占24%;初出茅庐,什么也不懂的占24%;认为新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比例最高,有25%

    那么职场人际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那么多有本事、有能力的人会因为处理不好它而要忍受“怀才不遇”的痛苦。“怀才”本是美事,“伯乐”却可遇而不可求。真是这样吗?

    我觉得要探讨这个问题有必要把“职场”这个词做个剖析:所谓职场,从事职业的场所,引申后也无非是泛指工作中所处的环境和情境。我个人的理解,这个词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无时无刻不与“评价”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过硬,对自己的应变能力评价高,那么他在处变不惊的同时就能做到收放自如,遇到挑战的时候也可以沉着应战。就算这样,他依然要担心自己的锋芒毕露是不是会落下不够厚道、使他无意中尽失人缘的后果。当然,这种能力强旺的人是相对幸福的。毕竟,他们所能受到的职场伤害只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豪迈。如果一个人明知自己的能力不含糊,可也清楚地认识到竞岗的几位同事也个个身怀绝技时,够聪明的他就会竭力运作人际关系,上下活动以期得到更大认同;而不够聪明的人则会留下“一切都败在关系上”的哀叹。对于新人们,他们所面对的焦虑就可想而知了:第一不熟悉每个人的业务水平,第二环境中没一个够力度的人对他表示明确的赞赏,第三领导不是一个,到底该靠近谁、讨好谁,谁吃哪一套完全摸不着头脑,怎么办?怎么能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站稳脚跟,怎么在一连串的白眼中迎风伫立,不易啊。当然,还有这样一种焦虑:后台够硬,关系网也结实,资历也甚老,可和别人一样清楚自己的业务水平、应对能力实在有限,我理解这样的人是最焦虑的,因为无论环境多么有利,毕竟竞争能力不够,施展水平难免大受限制,遭到挫折时无法恢复到最初状态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既然职场的人际关系能给人带来这么多焦虑,那么岂不是很难能混出一个象样的心情?其实不然。既然,一切来源于评价,那么合理应对评价该是一个好的解决途径,作为配合合理评价自己、宽容地对待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首先,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比如:微笑。无论你是武林高手还是初出茅庐,微笑总是没有错的;无论你是从不犯错的圣人,还是漏洞百出的菜鸟,微笑总是不要钱的。用笑脸迎接赞赏和耳光是同样需要勇气和毅力的。

再来就是倾听,这个也是不要钱的,但是却是得到众人接纳和友好的开始。无论你多有理,你都可以听人把废话说完;无论你有多少错,你都留些时间给人骂你而别着急解释,虽然犯错很丢人,但是解释也是不要少的,因为没准在行进中的思维能给你找出个把推卸责任的理由,而且如果你给骂你的人留了骂你的时间,他骂完了,骂爽了,作为投桃报李,他也会给你留下一秒钟解释的时间。

第三,用宽慰来犒赏自己,这个很重要。遇到高手,低手不妨宽慰自己:好在我还年轻,我还有时间,要超越他并非不可能;好在我下班后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玩“网络游戏”上,不象他为了事业完全放弃了私生活。独孤求败的高人也不必苦恼,您可以这样宽慰自己:中国是个知识水平有限的国家,只要我一心一意地培养新人,只要我浪费多点时间在闲情逸致上,没准过上半个世纪能亲手给自己弄出个接班人来也说不定。

如果前三势都无法缓解您日益增长的焦虑,最后一势您不妨尝试重新审视您设定的自我目标之合理性。这招厉害了。首先,列个单子查查自己摆在明处的能力有多少;其次看看还有多少潜质没被激活;然后把前两项跟您现在的焦虑搁一起检查一下他们之间有多少能建立联系,目标和能力之间可以匹配的到底有多少。最幸福的当然是无论能力、爱好、潜质都与目标实现一致,那么我估计周围的评价也不会太差,人际关系也不该坏到哪里去;但如果能用来实现目标的武器个个都有缺陷,而您能力的缺损又长时间仰仗同事和领导的贴补,这样就难免因同事的内心失衡而给您的职场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了。这时候,合理评价自己的能力,重新在单位和择岗时给自己定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当然承认自己不如人是痛苦的,但明知自己不适合却生生地站在一个倍受攻击的位置,我们恐怕很难责怪别人对自己的不接受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