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灾后重建社会工程都江堰房产 |
6月2日,与王富海教授一起以自愿者的身份,应都江堰规划局之邀参加灾后重建的研讨和实地考察。由聚源开始,一路街道的残垣断壁,提示着我们已经进入到重灾区了。
都江堰,是四川成都平原的山水名城。去之前,接到的信息是死亡人数并不多,房屋倒塌也并不太严重,只是聚源中学和爱建小学垮塌造成了全国闻名的悲惨故事。但现场的感受绝非如此,城市的破坏,超乎想象!
倒塌房屋方面,目前没倒但已严重损坏的房屋,虽然没有详细的统计,但目测估计要占已有房屋的70%,而几乎90%的房屋都属危房,不能住人。这是一个多大的数字呢?1000万m²以上!一个中型城市,几乎所有的人都居住在大街上,在临时安置区的帐篷里。现场的气氛令人震撼!
显然,前一阶段的紧急救援是非常有成效的。大街上,我们见到了“山西民警”在维持治安,军人在指挥交通,已有了临时的厕所和成排的帐篷。
在一个住宅小区的前广场,看到了“都江堰市规划管理局”的牌子,售楼处已被征用为规划局的临时办公点,再加上外面搭建的活动板房。人们正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见到了已经在灾后第一时间赶来的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彭震伟教授,他告诉我们,临时安置区规划就在这些板房中完成的。也见到了一批香港规划建筑专业的志愿者。
日夜在前线指挥的都江堰市政协副主席、规划局长屈军,简要地介绍了情况,并且也谈了对灾后重建工作的一些想法。很难想象,一个在灾后第一时间组织救人,徒手救出6个被埋群众、紧急抢搭雨篷、急速搭建安置点,曾4天没合眼、没吃过热饭的人,能如此地冷静,他说,真正的难点还在重建上!
事实也是这样,重建工作刚刚开始。
这不是简单的房屋重建工程,而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社会工程;这不是简单的居民社区的重建,而是一座城市的重建;这不是简单的物质重建工程,而更是一个社会心理的重建工程;这不是只凭政府和拨款就可以完成的工程,而是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才能完成的工程!
由于地震的影响,当地最大的产业——旅游业已经瘫痪,大量的从业人员无工可开;
由于房屋的损毁,灾民在临时安置区内的居住时间,完全取决于重建的规模和速度;
由于痛失家园,灾民的房屋产权面临着完全灭失的危险;
由于重建补偿涉及到灾民的切身利益,可以想象,大规模的重建工作,由于时间的紧迫,抗震标准的提高,和每家每户的分配工作,需要多少政策制定、社会动员、组织、评估、施工与基础设施的人力和资源!
赈灾之重在重建,而重建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