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趋利”至“避害”——汶川大地震促使房地产发展

(2008-05-28 15:11:08)
标签:

地震

房地产

避害

促进发展

房产

分类: 房地产与经济学

一、不动产的基本功能

 一路以来,房地产发展商,乃至整个房地产发展的发展观是“趋利”式的价值观,体现在从拿地、规划、产品到营销的每个环节:

 土地——重点考虑的是位置的稀缺性;

 规划——重点考虑的是可开发实施的成本和效益;

 产品——重点考虑的是市场竞争;

 营销——主要卖点是升值、生活方式转换。

     对于土地和房地产的商品性而言,这不能说是错误的发展观,但汶川大地震,强烈地提示我们,作为商品的不动产,要满足市场的要求,这样的发展观是有缺陷的。因为,即使把我们的消费者归纳为纯的“经济人”,“趋利”也只是“经济人”的一个侧面,另一个最重要的侧面“避害”被我们忽视了,或者可以说被“边缘化”了。

    中国建筑的抗震和防灾,目前只是停留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层次上,而“抗震规范”是一个最低的建筑结构标准。即使是这个最低的标准,是否能在设计施工中得以贯彻尚不能得到保证。

     汶川大地震的死亡人数,虽然没有对致死原因有精确的统计,但不难看到绝大多数人的死亡,主要原因就是建筑物本身的问题。家园,被人们赋予的多重想象的功能,全都建立在其应当具备的天然的基本功能——遮风、避雨和安全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家园的一切想象都不能成立。汶川大地震,使家园成为坟场,就是血的教训。

 

二、什么是“避害”的发展观?

     直到目前为止,房地产界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对“灾害经济学”没有给到应有的重视,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不以我们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对灾害的研究本应成为多灾害国家的重点。

就房地产而言,避害的发展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价值观方面,应明确:

1、灾害的不可回避性和突发性;

2、防灾的标准是动态的,比如我国的抗震标准就经过了一个动态的提高过程;

3、灾害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使损害降低的;

(二)产品设计和规划方面,应明确:

1、全面梳理住区和建筑的灾害类型,特点和避害规律,包括地震、火灾、山体滑坡、洪水……;

2、尊重科学选址,提高抗震级别;

3、住区与建筑的防灾与抗震在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建筑结构

2)建筑装修与可能造成伤害的大型家具的防灾标准

3)逃生规划

4)自救措施与标准配备

5)已建成物业的灾害评估

(三)防灾普及与社区安全知识培训方面:

1、向地震多发地区和国家学习先进的经验;

2、进行“技术经济学”的防灾投入的分析;

3、完善安全指示和防火通道,逃生路线,等等。

汶川大地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尚在评估中,相信房地产界和设计、规划、施工等一系列专业队伍本身的反思与行动对灾后重建和恢复市场信心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我们的行动,才是对灾害的最有力的回答。

 

我的推荐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