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线下的所有产业都在找O2O的结合点,美容美发这样的手艺人、洗车修车、餐馆水果店,但大多数商家和模式呢,目前只能依靠优惠打折、线上卖团购券来做O2O,吸引用户。不停的打折,这样的补贴行为,用起来消费者不会疲,但商家可就未必都受得了了、
O2O的本质不是打折,是消除中间环节减少不必要成本的过程。对于市场高度分散、规模大小不一的线下商户而言,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升级自己的商业模式,更高效的做生意,仍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运营难、营销难、管理难仍然困扰着广大的线下商家。运营互联网,也更非线下实体商家所长。特别是在以团购模式为主的过往与当下,很多团购平台对线下商户往往是压价走量的策略,这不仅让线下商户进入低价竞争、补贴大战的恶性循环,也严重挤压了商家的利润空间。补贴与打折,只是团购平台的意愿,不是商家真正的核心诉求。如果规模依靠补贴才有用户,绝不是健康的O2O模式。真正的O2O平台,要给商家提供价值,用平台与生态的方式,帮助到线下商家。以团购为代表的B2C模式,通过补贴、折扣的方法,只能给商家带来以优惠为基础的流量,而不能产生持续的价值。口碑要做平台模式,为线下商家提供基于生态的、全链路的闭环服务,以开放的心态,引入各类服务商、开发者,共同为商家和用户提供最全面的解决方案。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输血还是吸血的问题。如果平台最终只是一个吸血机构,那么要不商户或者进驻个人成为了只有流量没有盈利的供血机构,要么成为了平台大量补贴、希望吸引用户数量单最终没有盈利模式的伪商业模式。有模式无盈利,这是一个很痛苦的问题。“资本市场凛冬已至。”在各类O2O峰会上,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通过亲身经历得出这一结论。伴随着全球各大股市持续动荡,国内风投愈发谨慎,给当下火热的创业潮泼了一盆冷水。几个月以来,O2O企业融资频次大幅降低,曾经豪迈的融资宣言已成一纸空话,惟有巨头不受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方兴未艾的O2O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如何在汹涌的浪潮中抓紧救命稻草,O2O企业各有心声。
在传统的家装领域,就是反这种O2O补贴模式的:规模不大,不做广告,报价实惠,每年只做几个小区,每个小区从样板间开始,让业主能看到所有的施工工地,通过转介绍获得二次传播,也照样活得滋润。这里操作相对要轻,对工地质量的把控较严,也有一定的口碑。不管怎样,要活下来,就得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公司不靠流量,靠做用户,其实就是广告营销手法的反向利用。
互联网家装行业有个不好的现象是,在大本营(核心城市)还没跑通,或者单量还没做到一定规模时,就冒然出击,有一丝着急,也有一些不安,怕速度跑不过同行,想撵上“风口”。当然,这里面更多是快速试错,和快速发展的渴望。
不过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节奏,不要太在意外面的风起云涌,大本营的单量一定要达到一定规模时再去扩张,比如做到30单和100单,在前端支持和后端执行上都是有巨大差异的。当达到一定规模量时,相应的用户获取、供应链、施工管控会有质的变化,会积累很强的可复制经验,也会有较强的盈利,为分站的开拓提供现金流支持。
很多人一直认为将硬装作为流量入口时,规模一定要大,得快速跑起来,高速跑时再带上家居软装,盘活儿的可能性更大。不过,前期为了利润,可以先直接带,但效率会更慢,服务流程变长,问题会更多。这是两种不同的思路。
前一篇:服务消费者和服务员工哪个重要?
后一篇:自媒体平台衰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