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O2O成了山寨跟风聚集地?

(2015-08-20 22:08:25)
标签:

it

  这两年O2O是所有互联网公司,包括传统行业共同的话题。我把博洛尼根据O2O和互联网思维的路子改造了很多商业模式,自己也投资了十几家公司。没错,一下从一个纯粹的传统行业,硬生生往互联网圈儿挤。一开始只是听了互联网的课,后来想深入了解更多呢,发现别人也不跟你都掏心掏肺地念叨。于是就投资呗,作为投资人,总得聊点儿干货了。这样进入了很多领域,投资的E洗车也成为了这个领域的第一。

  我这样传统领域扎根了十几年的人,也这么热身投入O2O,这个成了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反复谈论的话题,而且似乎只有O2O才能让企业在下一个世代继续生存。这样的疯狂自然引来了资本的更大投入,“O2O”这个词出现在创业的商业计划书中、出现在投资人的一轮轮投资中的比例奇高无比。而且腾讯、阿里、百度、58赶集这些典型的互联网巨头、知名企业们在O2O领域的频繁出手,一下让人觉得,O2O行业的未来无比诱人。

  不过中国追风的问题太严重,而且很多都是看不到成功者的成功基因,只是单纯山寨形式,最后造就了一群潮水过后的裸泳者。水涨船高的融资额和估值背后,真正脱颖而出的O2O项目却并不多见,而这些项目背后面临的问题也都是同质化严重、线下资源不足、资金链难以保障。没有强大资金链或者庞大流量入口的O2O企业能够看到胜利的曙光么?很多O2O都是从补贴做起的,那么在线下渠道以及用户补贴上花费了大量资金的O2O企业们究竟能坚持多久?如果没钱了,这些企业还能怎么办?

  雕爷发表过一个观点,说O2O创业的窗口期可能已经结束了。不过市场还是火热,其实应该说是跟风火热。比如说E洗车的汽车后市场、比如外卖、订票……绝大多数O2O企业确实都是用砸钱加大补贴力度来吸引用户的。比如滴滴快的的比拼,包括现在Uber,比如雕爷自己的河狸家,包括E洗车,一开始直到现在,也是有一元钱洗车的服务。在打开市场,敲开脑海的过程里,全心全意对用户好肯定是必须的,所以补贴是最实惠的。把广告公关宣传的费用都节省下来,放在产品的推广费用里,把所有实惠都留给消费者。但这样的活动,也都是需要大笔投资的。有底气继续烧钱进行市场扩张,才能继续打这场仗。

  我看到过一个统计,仅2015年5月,主打O2O概念完成融资并被公开报道的公司就超过了30家,总金额超过4亿美元加5.6亿人民币。但对于O2O企业——或者说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不管饼画多大最终都还是需要业绩支撑。

  目前绝大多数O2O项目融资的用途都是购买流量或者用户补贴,企业一旦断了这些粮草,或许将面临悲惨结局。近日就有不少这样的创业公司,都停止服务了。其实是有一个数据的,显示在O2O领域,去年拿到A轮融资的创业公司有800多家,而拿到B轮的只有200多家,拿到C轮的则更少。此外,资本的疯狂涌入让很多O2O企业被资本裹挟着前进,TAB这些巨头更是频繁在行业中布局。有的投资人的意思很明确:现在很多O2O企业更愿意选择站队,就是看中了巨头互联网企业背后带来的资源。在他们看来,真正独立成型且实现盈利的O2O企业在这两年几乎不会出现。更多冷静的业内人士也觉得,投资O2O不会错,但现在O2O已经过热,对于投资人来说,O2O的机会或许已经过去了。

  未来短时间内O2O的快速发展还可以期待,一是因为手机的发展还是很迅速,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让O2O实现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第二则是因为中产阶级消费的崛起,线下消费从信息到供给到服务质量和体验都没有跟上,急需O2O改变。但O2O的问题是边际成本很难递减且进入门槛非常低,用户粘性较差。而且每个细分领域只有第一。当市场第一的企业获得投资后,从第二开始的所有企业,投资方的动作就会非常谨慎,因为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局面。我的E洗车如果没有做到第一,也不可能在一年之内拿到现在的投资规模。

  雕爷在今年说,O2O创业窗口期已经结束,但已经进入这个领域打拼的创业者还是有不错的成长空间。如果你已经开始了O2O的话,尽快往前跑。现在已经进门的最大好处就是资本市场喜欢投资O2O,估值高、投资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