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前一段时间,跟雕爷一起作为讲师参加了一个讲座。雕爷在说他的河狸家时候,有同学问到你这是要干掉所有的美甲店么?雕爷说不能够啊,第一我没这个想法,如果最终干掉了所有美甲店,那也只是一个商业上顺其自然的过程。第二最关键的是,在商业逻辑上,我是干不掉的。为什么呢,因为其实美甲店在这个商业环境里,是有一个标志性分水岭的,就是美甲的价格是多少钱,决定了美甲师是否会上门做服务。
雕爷的河狸家,美甲师平均收入能有6000块钱。很简单的一个消费模拟场景:你花多少钱美甲,美甲师愿意提着二十斤的工具箱,打车到你们家去给你做指甲呢?如果这一单二十块钱,那么愿意来的美甲师可以想象,应该非常少。然一个每月赚6000块的美甲师,上门去为每月赚3000块钱、每一单大概会做十几块钱的顾客做服务,这是不符合商业逻辑的。高收入人群浪费路上的交通时间,去找低收入人群,怎么想你也想不通这个东西。上门服务很简单,应该是高客单值,才对服务人员有吸引力。
而相对来说客单值低的那些业务呢,其实更合适的是去美甲店。在shopping
mall、社区设点的美甲店,非常适合时间成本不是那么高的消费者。很多人再做互联网项目时,一定要标榜自己的互联网基因,不然觉得不好意思,说出去都不够气势。但就像雕爷举的这个例子,有些领域,是没有必要非要O2O的。如果去美甲店是更适合消费层级;更能让消费者省钱、服务者赚钱的方式,你为什么一定要做成上门呢?这是逆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啊。而O2O的一个本质,其实就是解放生产力。
用新的商业模式,或者聚焦到现在,就是用互联网思维解放生产力,第一个要素就是信息对称。不对称的服务者与消费者,在传统行业比比皆是。你以为家附近的美甲店里边小红做的不错,价格也算公道,高档项目得心应手,可怎么知道几个街区外的小芳,有更具性价比的服务呢?难道要一个一个店去体验,用这种低效率前工业时代的方法,才能获取信息?这还是被动型,主动型造就的信息不对称更降低生产力,依靠各种专业知识设置壁垒,将消费者不理解的事情统统归为“这行哪个公司都这样”,建立起各种行业潜规则,一起坑消费者。
各种O2O,不管是河狸家,还是我的E洗车,都是为了信息的对称化,最终则是为了对顾客好。作为消费者,你拥有所有服务方信息,尽情挑选,提升你的消费体验。
第二,是消除中间环节。O2O需要为消费者好,高性价比是重要条件。性价比从哪里来?去除所有中间环节后节省的成本。这点在我改造博洛尼时深有体会,就是我需要自宫。作为我们这样的传统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固有的庞大的销售渠道。我们在全国有300多家代理商,在这个互联网光脚的干翻穿鞋的时代,我们就是穿鞋的。所有产品需要经销商销售的情况下,这个运营和产品成本下不来,无法给顾客极致的购买体验。那么我们怎么在这个价值链上动刀,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其实不能完全自宫。这是一个商业惯性的问题。我的选择是,一定要去中间化,降低成本,但不抛弃我们的代理商。我要做的是什么呢,橱柜、板式家具、沙发布艺、挂墙板、卫浴内门,我们可以做的全屋定制所有产品,只在橱柜上保留应有利润,而其它产品,基本都是成本价平进平出。这里边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其实除了橱柜之外,我们全屋定制的其它产品,只展二三线城市销售很小的一个比重。我做的事情,就是说服经销商,你看,我们牺牲了占10%以下销售比重的产品能带来的利润,但换来了全屋定制这个整体打包非常高性价比的东西,我们的客户会更容易接受,更容易下单,我们的整体订单量会大涨,但利润其实下降的非常少。这是互联网免费的基因在支撑着。
最后一点,是正确的商业逻辑,和成型的商业环境。像美甲师找顾客还是顾客找美甲师,就是商业逻辑的问题。非要反了做,非要跟互联网挂钩,就会失败。还比如国外很难推广家政互联网平台,为什么,因为他们的人力成本太高,家庭主妇上班的工资,还不够支付保姆薪水的。那她干嘛不辞职在家带孩子呢?这个领域的生意就没有条件开展。
前一篇:从复杂到简单到极致
后一篇:服务屌丝还是服务中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