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半年,我被问得最多的两个问题就是:第一,你投资了这么多互联网公司,为什么,都干得怎么样啊?第二,你把博洛尼互联网改造这么彻底,都是怎么做的啊?
这两件事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我深入研究互联网,就是为了把已经有点落后时代的博洛尼进行改造。那一段时间参加《赢在中国》的前后,给了我很大启发。参加之前,其实博洛尼出现过亏损了,这是十几年没有的事情。我和同事天天加班,最终把业绩做回来了,但是没有理清思路。而参加了节目之后,我都跟谁待过一个组呢。汽车之家的李想,航班管家的王江,乐蜂网的李静,58同城的姚劲波。这一帮做互联网的兄弟姐妹们,让我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家装圈儿每年的增长能有多少呢,基本百分之十几,有的中小型甚至更低。互联网行业呢,一年100%。当时我就看到,这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啊。而我去年的失利——这种失利、销售额下降,是过去从来没有过得——当然有经营战略的问题,但更多是商业模式已经不顺应这个时代的潮流了。在互联网领域,强调的去中间环节、用户思维、产品思维、爆品思维,与传统行业的很多东西完全是水火不容。
所以在参加完赢在中国之后呢,我一年内,一口气投资了15家互联网公司。有E洗车、无Logo、操场火锅,等等,也是衣食住行各个行业都涉及了。为什么要投资这么多呢?其实我是为了学习。你跟人家了解公司结构、产品特点、技术设计,营销理念,人家哪儿跟你说那么实诚啊。聊着聊着挺投机,那就直接投资吧,一投资,成股东了,这总得跟我说些干货了吧。
而有了这些经验,我对互联网思维概念明确之后,我开始了改造博洛尼的过程。这里的第一步,就是自宫。我现在被引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那会儿说出来的:“要想成功,必先自宫”。作为我们这样的传统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固有的庞大的销售渠道。我们在全国有300多家代理商,在这个互联网光脚的干翻穿鞋的时代,我们就是穿鞋的。所有产品需要经销商销售的情况下,这个运营和产品成本下不来,无法给顾客极致的购买体验。那么我们怎么在这个价值链上动刀,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其实不能完全自宫。这是一个商业惯性的问题。我的选择是,一定要去中间化,降低成本,但不抛弃我们的代理商。我要做的是什么呢,橱柜、板式家具、沙发布艺、挂墙板、卫浴内门,我们可以做的全屋定制所有产品,只在橱柜上保留应有利润,而其它产品,基本都是成本价平进平出。这里边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其实除了橱柜之外,我们全屋定制的其它产品,只展二三线城市销售很小的一个比重。我做的事情,就是说服经销商,你看,我们牺牲了占10%以下销售比重的产品能带来的利润,但换来了全屋定制这个整体打包非常高性价比的东西,我们的客户会更容易接受,更容易下单,我们的整体订单量会大涨,但利润其实下降的非常少。这是互联网免费的基因在支撑着。
大部分经销商是同意的,所以我们能在全国推广这个战略。当然有的经销商更进一步,说为了获取客户,蔡总你干嘛不干脆连橱柜利润也省了啊!我说有一故事,说一个公主到一个村子里去体验生活,村里人说来了一个公主?真的假的?村长说这样,试她一下,给她睡得床底下塞一个花生米。第二天问公主:睡得怎么样啊?公主说,太膈得慌了,睡不好!好,这是真的公主。我们的客户都是这样的公主,可以在这么一个整体包里看到橱柜的利润么?不会。能看到的你是公主,那就看到吧。这部分客户很像E袋洗面临过得一个问题:有5%的顾客,也许是会把坏衣服放进洗衣袋的,但我是否为了这5%的可能性,就增加交接衣服的程序,让我95%的顾客体验度降低呢?不会。同样,我也不会。
我这样的另一个好处是什么呢,橱柜保持了利润,我的经销商们还会非常踏实,而博洛尼的所有产品,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就有了非常优质的售后服务商。如果一个纯线上的互联网家居品牌,它没有仓储,没有展厅,没有经销商,一切的中间环节都省掉了,但它没有庞大的队伍进行售后工作,它只能做简单而标准化的极少产品。而家居,从来不是一个千篇一律的东西。
前一篇:不知为何成功就是不明商业模式
后一篇:高频低价,低频盈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