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知为何成功就是不明商业模式

(2015-06-22 22:01:02)
标签:

it

  现在我经常参加互联网方面的论坛和交流,最常被提到的一个身份也是“2013年《赢在中国》参赛者”。到现在还有很多人问我,你怎么能抽出一个月实打实的时间去录这个节目呢,企业不用管了么?实际上,2012年,博洛尼遇到了不小的困难。整个一年,销售额下降了不少。那一阵子,我跟同事天天加班,几个月埋头苦干,把业绩干回来了。然后这时,《赢在中国》节目组邀请我参加录制。

  我当时其实特别迷茫,一个最重要的关键点在于,我不知道自己过去这段时间失败在哪里。行业形势?经销商管理?产品研发?售后质量?每一块的问题都在精益求精地解决,但好像也不是关键所在。而且更可怕的是,我觉得如果找不到下降的原因,和增长的可能点,我还要再经历这样的过程,继续陷在这样的恶心循环中,看不到未来方向。在这个时候,《赢在中国》这个节目来了,我既需要一个休息时间,也想多接触一些新的思路思维,两边一碰,就来了。

  到了节目组以后,我都跟谁待过一个组呢。汽车之家的李想,航班管家的王江,乐蜂网的李静,58同城的姚劲波。这一帮做互联网的兄弟姐妹们,让我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家装圈儿每年的增长能有多少呢,基本百分之十几,有的中小型甚至更低。互联网行业呢,一年100%。当时我就看到,这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啊。而我去年的失利——这种失利、销售额下降,是过去从来没有过得——当然有经营战略的问题,但更多是商业模式已经不顺应这个时代的潮流了。在互联网领域,强调的去中间环节、用户思维、产品思维、爆品思维,与传统行业的很多东西完全是水火不容。

  所以在参加完赢在中国之后呢,我一年内,一口气投资了15家互联网公司。有E洗车、无Logo、操场火锅,等等,也是衣食住行各个行业都涉及了。为什么要投资这么多呢?其实我是为了学习。你跟人家了解公司结构、产品特点、技术设计,营销理念,人家哪儿跟你说那么实诚啊。聊着聊着挺投机,那就直接投资吧,一投资,成股东了,这总得跟我说些干货了吧。

  所以其实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是很幸运的,因为投的公司基本都还成长得不错,翻了100倍的也有。比如E洗车,在汽车后服务市场这个领域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原来的洗车是什么模式呢,全国最牛的洗车店,有500个加盟店,成为品牌了。如果一个区域有两家,那一般是你100家,我50家,接着看谁开店比较猛,服务比较好,价格比较低,是这个级别的较量。但是E洗车一出来,在北京就签下了1700家洗车店,一年左右时间,到现在每天有4万单的生意,这基本就没法玩儿了,因为这个数量级,已经到了互联网流量入口级的数据,根本不是线下实体店、联盟店可以PK的。

  而在迅速切入了这个市场之后,E洗车靠着用户的积累,直接进入了其他汽车后服务的领域——也就是各种赚钱的领域。互联网的免费逻辑在哪里:用高频的行业切入点切入用户,给他们便宜甚至免费的服务,然后用一些低频次,但是盈利率比较高的项目赚钱。这样的东西,你反过来做却完全不行。因为用低频的内容作为切入口,根本获不来用户。在你用这个很难接触客户的产品费劲时,我早已经用高频跟他们发生过N多次业务,互相信任了解了。洗车一个月能洗三次,保养基本七个月有一次,而保险是一年一次,修车,更是什么时坏了什么时候才修。你做保险,每年年底给顾客疯狂打一通电话,可我这一年,已经因为洗车这个高频次业务,跟他有了三十次以上的服务。然后我们在其中任选一次说,您看,我们E洗车还有保险业务,价格直接是六折,因为去掉了所有中间环节,把利润都返还给消费者。您觉得怎么样?你所,他用我呢,还是会用你卖保险的呢。

  这些商业模式,其实现在不是一两年前那么重要了。但这种成功,就像当初失败一样,需要了解其中所有的来龙去脉。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成功或者失败,就是不理解商业模式。那么成功就无法复制,失败就无法避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