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冰桶就像是传媒界的众筹

(2014-08-21 23:49:40)
标签:

股票

  我想先把ALS的全称说一下: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病损伤之后,导致包括球部(所谓球部,就是指的是延髓支配的这部分肌肉)、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有无力和萎缩。

  然后说一下如何捐款:项目发起者宣传的全球捐赠网站是这个:http://www.alsa.org 国内百度组织了一个公益捐赠频道:http://qianbao.baidu.com/content/gongyi/jiandongren  

  因为大伙儿玩儿冰桶挑战越来越HIGH,也许都快忘了本来目的是什么了。创始人的策划还是很好的,让这么多人参与项目,即使其中只有百分之一持续关心,再其中的百分之一捐款,也是一项很伟大的成就。所以,这个消息发布时 也有很多人祝福他:“最早开始推广这项向AL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筹措慈善基金捐款活动的推广人之一,科里-格里芬,于当地时间上周六从高处跳入水中,不幸溺水身亡”。

  世界上最著名的渐冻症患者应该是霍金——你看,是不是很多人本来以为是帕金森症?这就是活动的意义,让我们认识到更多需要正确帮助的人。他的经验表明了渐冻症患者的智力水平,是完全不受疾病影响的,他的成功让千千万万的“渐冻人”有了精神上的榜样。但对于和这种病症还没有太多直接联系的我们,也许需要更多冰桶挑战来建立有连接的直观感知。

  有人说,怎么一个好玩儿的病毒营销,都会被国人整到极端弄到变态最后玩儿死——大可不必这么偏激。很多时候行为方式与最后的结果并无矛盾。当然这里有一个底线,是虚假反而会让初衷与结果变得复杂。比如以前总有一些推手干的:虚拟一个场景,要么是气质白富美资助路边伤残老军,要么是女儿被陷害母亲以泪洗面坚持上诉。被揭穿时,说虽然是假的,但我宣传的东西是好的,希望大家关注什么什么,这是我的一份心意——采取一些手段,和不择手段,是两个概念。冰桶挑战的环节设计很合理,你怎么玩儿,怎么夸张,什么形式,或叫嚣或沉默,核心都是泼那一盆冰水,用凌冽的冰块与皮肤的火辣接触,让更多人知道“渐冻症”。再夸张,初衷都已经被定死在这里,不会越界。

  所以看到玩儿得很high的人们,不必去说“别忘初心!这是慈善项目!不是作秀!”一个好的活动,是无论你如何作秀,也能为本源的目的起到推动作用,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以形式本身创造合理框架。每个想借此如何如何的人,也都在下意识和结果上,为渐冻症做了更广的宣传。它像很多社交媒体的事件一样,从名人开始传播,成为全民狂欢——一个途径是在社交网络上为主,另一个途径是媒体对这一现象的报道为辅,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使冰桶挑战呈现病毒传播态势,形成爆炸效应。所有人的印象里,在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公益活动有如此多的名人参与进来,也没有任何一个公益活动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造成如此普遍的社会影响。

  用一个好的形式确定结果不会产生太大偏向——不论你是心甘情愿,还是别有目的,从客观上看,结果都是在为ALS渐冻症患者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因为挑战冰桶的初衷都是公益行为,唤起公众对渐冻症患者的关注。名人之所以参与这项行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项活动的公益性,可以给自己的形象加分。有本书定义了一个名词,叫做“社交货币”,这是造就双赢的基础。之后是传播。通过社交网络,全球的所有人已经高度联接,信息的流动速度已经超乎想象,特别是对于“挑战冰桶”这样的流行病毒,社交网络更是完全没有抵抗性,这就像干柴碰到烈火。再加上合适的触发机制+——保证它能够像病毒流行一样,肯定背后有祈祷诱因作用的触发机制,冰桶挑战需要挑战者要提名三名其他人士参与挑战。名人提名的还都是名人,还都是影响力巨大的明星,通过这样的点名机制可以让这项行动像病毒一样传递下去。

  我们国内的慈善项目、文化保护,是不是也能多策划出这样的活动呢?那么面对公众的,就不再会是一次次高不可攀的慈善晚宴,或者一个个艰深难懂的论坛讲座。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产生传播的蜂鸣效应,这就像是传播的众筹概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