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尚的破坏力有多大?

(2014-02-24 23:52:16)
  有一次听一个讲座,是一个社会学家,讲在他们的学科领域如研究自然灾害的破坏力。这种东西,我们常识中似乎都应该是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来研究的,实际不然。只要对社会有冲击性地破坏行为,不管来自自然不可抗力,还是人为文化动力,都会对一个群体或者民族甚至国家,产生足够深远的连锁反应。所以虽然是人文工作者,但社会学家们也会研究面对自然灾害时,人们的集群效应和应对机理。

  所以我觉得,搞学问的老师们都应该研究研究时尚。因为这才是对人类社会破坏力最大的。即使比起台风地震陨石之类,时尚的威力绝不逊色。在人文领域,有三件事情对人类社会都有巨大破坏力,第一件事情就是战争,但是战争打完之后,社会还会继续持续。就像你扔几百颗颗原子弹,最多人类灭绝,地标荒芜,但地球还是这么一颗行星,依旧运行。战争只是人类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还有一点儿理智,就不是毁灭的方向。第二个是时间,几乎没有时间不能破坏的,不管好的,还是坏的。但时间能够把人变老,却不能把老人变年轻,所以它的破坏力是单向性的破坏。

  而最大破坏力的就是时尚,它的破坏力强大在于是无序的,你根本不知道是往哪个方向,是一种最大的破坏力。时尚以前的破坏力,来自高级色情。有人说那么一点儿艺术动机之外,时尚都是高级色情。这种色情的破坏力就叫Sexual Beat,简称也很有气势:SB。甚至有人无畏地宣扬:穿上衣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脱掉。而时装的本质就是如何给人脱掉的理由。这结论如何放在一边,由此而来的破坏力却可见一斑。比如有这么一个轮调: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情色服饰发明,是高跟鞋。加上了高跟后,女人的肚腹开始收缩,胸随即猛挺,为了保持平衡,还得支腰扭臀,风景便开始生动了。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也都来自时装的修饰。

  更深一层呢,是时尚对整个社会的破坏力。时尚本身其实是不会流行的。比如在历史上,威尼斯的贵族没有时尚,因为一种特殊的法律要求他们穿黑色(这时的平民不被允许),让他们和低阶层的区别十分明显,不再需要时尚。这时,只要缺乏低阶层的模仿意图,时尚就不会流行,因为他们和社会底层的区别不需要时尚来达成。在重视血统胜过一切的欧洲,时尚在泾渭分明的阶层间流行,不会有叛上造反的机会。所以中世纪以前,时尚并不突出。但当今社会,自由经济制度下三代即使还不能出贵族,但也足够出富翁了。这时时尚失去了阶级划分的意义,它的流行成为了人们趋之若鹜的存在,因为这是改变自己阶级的一种潜意识。而试图这样做的人们,不管是保存自己的阶级性,还是冲破以跨级者,都在进行着无无序的破坏。

  破坏的另一面,就是传统的难以保留。一个老教授说到这个理论时,讲十年之后,按照你们(台下一群政府官员商人)现在这么干,十年和三十年之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定会非常后悔。中国有这么多好的东西,你们引导的时尚呢?还有多少中国的东西呢?中式设计成了捞钱的把式,老外用得比国人自己溜嗖,本该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文化元素,全部只变成了一堆视觉符号。对一个民族的破坏,有什么比破坏其文化本身更严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经历,如果你不介意否定自己的存在,那文化当然可有可无。但又有几个人能舍弃这种人类的群聚本性呢?我记着龙应台一篇文章说过,文化就是让人们得以聚拢的共同意识。动物因为生存需要而群居,人类因为认同需要而聚群。这种认同,就是共同的文化。一首歌,一段戏剧,一个建筑造型,为什么能触动有共同历史血脉的人?是因为这种共同生活方式的去孤独感。

  我们现在的时尚,多多少少成为了商家的法宝。对于工业化生产的企业来说,流行本身没有意义,值得存在的是流行后精神趋同、价值观改变带来的经验。此时商家展空的时尚流行,其实更像做一场全民骗局,假装欺骗了所有人,所有人也假装被欺骗了。而失去美学本身审美特质下的时尚,传播方式也不光借鉴于流行。如果说时尚本身存在的美学价值成为商业噱头,破坏性又不因文化而有所限制,那它的威力,可就是人文领域的原子弹了。因为这时,时尚就脱去了哲学美学的意义,只是消费时代的代言人。而人类自身是走向毁灭的,逆转这个趋势的是哲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