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居 |
我们做家装时,有的设计师和消费者沟通非常好,顾客贼放心,这也你帮我拿主意吧,那也你帮我定吧,反正我就相信你的审美观了。从屋里格局到颜色搭配,最后软装配饰,这是个很系统的工程,跟个人经历个人审美有很大关系,也交给你了。都弄完了,发现还少点儿人文气息。小张,艺术品你也帮我挑点儿吧?设计师赶紧摇手:还没到那水平,都几万十几万的东西,不是看着顺眼就成,这哪敢代劳?
以前聊金砖四国的时候,我说过这些国家还处于犒劳型炫耀型消费的阶段。因为金砖国家都是暴富的典范,这时就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以前太穷了,创业日子也过得很苦,需要好好犒劳奖赏一下自己。第二就是好不容易有资本了,需要让别人知道自己过得很好,很有钱,很舒服。所以这时的消费观,都是冲着能满足这两点的去进行。比如衣服,车,表。如果是家里的装修呢,就要弄得和好莱坞一样,罗马柱大理石,吊顶吊灯大块地毯,电影里看见怎么样就怎么来,满足自己需求是其次,关键满足别人的参观欲,就足够满足自己了。艺术品?好看不好看有内容没内容都无所谓,反正欣赏不来,最好是最有名的画家,旁边落着签名就成。
那时候大家都说,做内在的、低调奢华的东西没用,因为市场非常小。但我们还是坚持着一部分格调就是这么做。因为社会一定是变化的,偏离价值本身的取向会渐渐回归,这必然是一个螺旋递进的关系。高端大气精英阶层不断扩大,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世界观开阔程度,都和二三十年前刚刚扔下铁饭碗、锄头、钳子创业的长辈们有了很大不同。财富积累日益增大,他们的对生活的追求,也已经开始从奢侈品这个物质层面推进到了文化艺术品的精神层面。艺术品的特征是什么?不可复制。灵感、思想、造型,都是艺术家一刹那的创作,就像希腊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这是艺术品绝对的唯一性。如果这种唯一性同时还不是小孩捏橡皮泥一样的乱搞,而有着艺术美感,那么显然,这是最适合新时代顶级生活方式的象征。
所以我们现在也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居室的生活方式跟艺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衍生的产业也是越来越多。比如在美国,艺术品是可以租赁的。你可能一辈子都没真正买过艺术品,但会花每月200美元租下来卖一到两万美元的艺术品。什么感觉:“家里有一幅漂亮的重量级艺术品感觉妙极了。”、“而且别人肯定会注意到。大家都感觉惊艳。”美国这种专业公司,40%租给个人,60%是对企业。因为灵活性很好,企业办公室的地点不一定会长期不变,或者他们想时不时换一换视觉环境,就会找到这种专门跟最杰出画家艺术家合作的租赁公司,从名录上挑出很酷的东西租下来。而且如果以后你越看越喜欢,想买了,那以前租金的50%还能转作购买款。这种形式在中国也开始出现。、
这些艺术品,从直白上面看,能满足顶级生活的审美需求和情感体验,能有投资收藏价值,所以从特点上,它们已经可以成为富裕阶层最为热衷的资产配置方式之一。而更本质的原因呢,是社会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顶级精英们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同时,有了一种让自己的家族更优秀的渴望。他们想把自己的财富与精神气质演化成家族荣耀的象征,而且目的是为家族的成熟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思想已经很接近欧洲贵族世家传统了,当然,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家族传统。
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不管作为社会学家还是企业家,如果观察不到,可能就会失去机会。比如上面生活的艺术品租赁行业,你觉得艺术品谁去租呢?想冒牌买山寨,想投资升值直接买入呗。但实际大量中产阶级艺术和审美修养也飞快提高,而且上升通道越来越宽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产业,且对未来潜在购买客户形成巨大关系网络。思路、点子、主意,都不可缺少。但比起力量,还是时代最强大。就算你只是一头猪,你找到了时代鼓风机的风口,也一夜之间就能成为一只会飞的猪。
前一篇:年轻人如何影响着消费观?
后一篇:时尚的破坏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