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居 |
有个段子:青岛原德国租借区的下水道在高效地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零件需要更换,但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一德国企业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后来我问Heiko:有这么回事儿么?这位博洛尼工厂生产厂长、产品高级定制化生产专家、德国国家级木材机械师、前海军陆战队队员琢磨了会儿,回答:没听说过,估计不可能。因为机械零件从车床上下来以后……省略各种专业讲解。
你看,他回答得一点儿都不好玩儿。要是编个段子发微博,属于根本没人愿意转发的那类。认真你就输了啊!可作为德国工艺,他们始终相信,认真你就赢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21世纪初,花十倍于国内有经验管理者的价钱,请Heiko来做博洛尼工厂的厂长。同时圈儿内朋友也知道,德国的一整套别墅施工体系都在十年前被我们引进国内:设计和项目管理体系、施工工艺标准,比如悬浮式地面系统、隔蒸汽层系统、管道隔音系统、瓷砖薄贴法、1:1实体模型空间尺度体验模式、地下室下沉40米防潮保温干法施工,等等。至今无人超越。
这是关于博洛尼制造工艺的一个视频。看着挺专业,但其实远没有亲身在我们的工厂里边体验得专业。这两年我们提出橱柜板材好过国标三倍,这是一个乐死顾客、吓死对手、累死自己的口号。想达到这个标准,板材原产地、运输、加工、封边、制作,所有工序,有一个环节出了一丁点儿问题,立马完蛋。就比如说还有各种辅助原料,比如胶、漆类、粘贴剂,一般这些都是消费者容易忽视的问题,要不然就没人说,要不然就说了是为了当“增值服务”来收钱。像橱柜板材的胶黏剂,博洛尼用了高稳定性的世界顶级木胶粉,因为不这么干,就没法把来源复杂的甲醛释放指数压下来。
而这里最重要的,是我们把生产线升级为世界仅有的几条德国蒂芬巴赫生产线之一。生产时要经过五道监测,每4小时抽检一次成品。对板材甲醛释放量、含水率、含杂质等都要检测。因为其中一个环节出了差子,就有不达标的风险。其实在整个博洛尼工厂里,Heiko一个工作就是得随时随刻监督着生产线。博洛尼所有的进口设备,他都会带着德国团队定期检查。视频里看到的是优雅的工厂,实际是一个操劳的工厂。但世界上两个民族对质量有自虐般的苛刻,一个德国,一个日本。而我们正是通过与他们的合作,让自己变得同样自虐。
王石曾经评论过一嘴:“作为制造业,住宅建造行业的整体水平同日本同行至少20年的差距,低质量的产品是对客户最大的不负责,更谈不上社会担当。”他说这句评论地产行业的话,比不少人都有立场。就我和地产商合作的经验看,也差不多是这情况。拿都经历的自然灾害来对比,汶川地震和日本地震海啸,经历这两次的建筑,倒坍时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国内的建筑,尤其很多农村的建筑,缺乏基本的结构,水泥的圈梁和必要的柱子都看不见,全是用砖头砌起来的,地震后成了碎块。日本的房子呢,有业界的人报道过,经历了这么巨大的地震和海啸,看到的是一座房子冲到桥梁上,但房子还没有散架;一架游艇压倒在一座房子上,房子也没有倒塌。而德国工艺呢,虽然没有青岛下水道的段子那么夸张,但从螺丝到刀具到橱柜到汽车,有谁认为德国货不是世界顶级制造的代表?
拿装修施工说,2004年我们引进德国钛马赫施工工艺之前,下水道冲水噪音大、瓷砖不牢容易脱落、房间墙面有细纹墙面开裂、电路漏电,乃至最基本的,不能保证屋内墙体横平竖直,这些问题层出不穷,甚至都快成了潜规则:“哪家施工都这样,这就是正常现象”。但实际跟Heiko合作,引进德国施工体系以后,发现这都是能解决的。比如房屋有噪音和保暖需要,以前很难处理,但用悬浮式地板的工艺——并不是地板在空间悬着,而是经过工艺处理,让它既不和墙体进行连接,也不与建筑物地面直接接触,由分隔层将其与防潮隔音层分隔开,四周由墙边带隔开,整个地面出现了“悬浮式”效果——就能解决。
柏林、纽约的下水道,不必非找到中国的零件。但我们家中的产品,应该足够让自己放心。
前一篇:中国家庭的黄金2小时被什么毁了?
后一篇:生活方式类企业怎么面对互联网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