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居设计人性化 |
分类: 艺术·家居 |
咱们都知道,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两者统一和谐,事情解决;两者偏科或根本矛盾,一塌糊涂。对一个家居环境来说,世界观是什么?是它的用途所在。是表达生活方式的最佳场景,是彰显品位和阶层的高级产品,是三分之一人生所在的物理空间,还是有温暖人文关怀的居家生活?答案不同,观念也差很多。有的选择甚至能让你一直纠结于错误的理念中无法实现,又无法自拔。方法论呢,就是如何实现你的每种答案。彰显品位和阶层,需要怎样的材质色彩,设计产品?为了让自己和家人生活更舒适,需要怎样的布局安排,功能划分?
观念上是无法统一的,这也正是各色生活方式并存的美妙之处。你可以坐在沙发上端着红酒享受纸醉金迷,也能埋在充满五洋四海探险猎奇得到的战利品中把玩,或者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的空间里看书喝茶。只要你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家居方向上的选择就绝不会错。问题在于,如何确保阳光照进现实?这就是感性与理性的交融问题。
首先,家居设计毕竟是设计范畴,不是油画、雕塑、装置艺术。设计的本质在于物化人们的心灵感受,与实现人们的生活需求。所有好的设计师都有非凡的艺术修养,但他们不能像纯粹的艺术家一样天马行空(我的意思是真正的“纯粹艺术家”,不是为了钱,流水线画画的快销艺术贩卖者),因为在设计里,与人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它必然不是一个空中楼阁,而要物化、具象化、人性化。比如玄关,很多人认为功用就在风水和美观上,高度虚实,灯光镜子的位置明暗,要放什么东西。实际在应用上它有很多需要精细规划的设计。是正门主客兼用玄关还是自用玄关?是通往内置车库的玄关,还是连接后花园的散步式玄关?分清用途,再考虑动线设计。客人从正门玄关直接进客厅的;家人自用,水池洗手,直接进客厅或厨房的;购物归来,向厨房或卧室的。而在各个动线上,每个的收纳空间也需要针对的人性化设计。雨伞靴子这些外出时必需品如何安排,衣服需要多少空间,鞋类呢?也许拖鞋只需要在墙上挖一个深度10厘米的凹槽,不占过道空间又收纳整齐。是否要放一个洗手池或者宠物洗澡擦脚的空间?要是有高达房顶的收纳柜,是否需要下层活动收纳柜以用来垫脚踩在上面?动线顺畅,收纳合理,功能齐全,这才算设计得完整。
我们也做过这样的尝试和努力。博洛尼整体家装中,7姿16式里的“7个姿势”,就是博洛尼对于精细化、人性化设计的总结。我们参考包豪斯以来百年间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精华,结合当代中国人脊椎特点,总结出7个姿势,三种椅子坐姿、三种沙发坐姿、一种床的卧姿。这些研究的成型,都是基于国人坐卧的习惯,让这些理性曲线,能够最适宜地支撑你的腰、背、臀,让一个人在家中的所有姿势舒适无比。两者结合就是我的梦想:通过定制你的7姿16式,让家居生活变得美好幸福。7个姿势是理性坐标,判断一个人是否人性化、解决了功能性需求;16种生活方式是感性坐标,判断风格设计是不是主人内心所需,有没有解决心灵的真正诉求。两者形成坐标轴,就可以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家。
这两年,博洛尼跟日本市浦设计、日本高龄者财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合作引进了《老年住宅设计手册》中文版,和拥有2000幢住宅整理规划经验的日本“收纳女王”近藤典子合作引进《近藤典子助你打造一个井井有条的家》中文版。这两本设计著作都是精细化设计的浓缩,核心都在于为使用者做设计,尊重使用者的感受,在设计过程中对儿童、老年、隐私等特殊考虑科学化系统化地分析。这些举动,源于消费者观念的改变和企业的认识:设计应该是让家居空间与人产生联系的核心纽带,应该是让家居生活更舒适惬意,而不只是光鲜亮丽的存在。
前一篇:没有人能对甲醛妥协
后一篇:厨房潜规则要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