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博洛尼蔡明
博洛尼蔡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769
  • 关注人气:15,1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设计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2012-11-12 11:04:20)
标签:

家居

分类: 先锋·设计
  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后人多引用这句话,算是自嘲或是坦荡。因为人总在思考,却总也找不到真理。而上帝掌握着每个人的命运,人类再怎样想去改变也是没用的。这句话的本意,或用来引述,基本都是这么个略有消极的意思,但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类不思考,更没可能接近上帝。何况基督教认为,上帝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创造世界的。牛顿这样的科学家神学家集一身者,就是思考上帝创造世界的规律时,才有了咱们今天各种现代生活,不然茹毛饮血虽不至于,但基本也就靠天吃饭了。

  设计师未必能像科学家那样改变或者认清世界地球和宇宙,但人们已经脱离基本的动物性,有了人类的审美性,让世界更美,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工作。设计需要思考么?有人说当然需要,就跟写作文之前要列提纲一样,没有整体构思风格框架,没有概念图设计图细节图,甚至更高级点儿,没有设计管理类的组织协调,哪儿来一个最终作品?当然要思考,思考的水平高低还很关键呢。

  但其实,我并不觉得这些算作真正的“思考”。最近有媒体刊登了第一位获得普利茨克奖的中国公民(但华人凡得个重量级的世界文化科学奖项,好像第一件事就是分清国籍)王澍时,王澍说:“建筑师把自己定位成专业人士、服务业人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中国的发展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破坏那么大,为什么没有人愤怒?这是因为建筑师普遍不思考。他们是这个社会潮流的同谋。”

  上边说的那些设计构思、统筹、计划,不是精神层面上的思考,而是技术层面上的安排。我们常说人要认准方向再努力前进,如果光努力前进不看路,那就是蒙上眼睛的驴子了。同样,如果设计师只是负责画图渲染色彩材料,那就只能是工,而成不了匠。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可以把产品做得很漂亮,但优秀的设计师还有着一个无法比拟的能力:追溯历史画面,或者模拟未来发展的事情。设计是贴近人心的,比如一个地标建筑的设计,要反应这个城市的风骨,让所有的公民得以接受和喜爱,又要面向未来,给这个城市乃至国家以变化的活力。一个室内空间的设计,同样不能光停留在现在这个表面上,既要考虑主人的身份教育职业经历,找到最能让他满足和舒适的点,又要不单停留在为“客户着想”,而是用有世界眼光和设计手法的审美观影响消费者,给他一个充满尽可能大延展空间,让这个设计的内涵真正满足他内心最深处的需求——永不过时。什么才能永不过时?不是一种风格,一种搭配,一种色彩刺激,而是从人文角度理解主人内心最渴望的氛围,为他营造出来。流行的东西永远会改变,但内心则可以永驻。

  所以设计师如果不思考,这个行业的水准就会始终满足在“沙发结不结实,地板拼齐没有,这个书柜尺寸差点儿放不进去”的功能性需求上。设计要思考的不单是设计图纸,而是整个社会发展、人们兴趣走向、审美风潮的变化方向。每个人都是审美个体,但又都活在一个社会、一个城市的大环境下,没有对时代的认识,你真想满足每一个人是件能累死也不现实的事。掌握了时代的规律——人们对中性美有什么样的看法?现代女性有几种强势的表现?喜爱社交的精英人群最需要什么氛围的空间?真的有那么多人喜欢西方的重色调古典么,我们也许能用什么样的轻古典、现代古典,给他们一个认识自己兴趣的全新机会?才能把自己、消费者,和行业都推向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中国设计师普遍水平还比不上发达设计国家的平均水平,很多时候一思考,可能脑子就乱了,范儿没出来,东西也没做好,被人家笑了异想天开或者东施效颦,就少了创意和思考的动力,变惰性了。我想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确实要先熟读唐诗三百首。把作诗的骨架、用词、意象都先掌握了,照着外国大牌设计师的思路勤做多做,才有可能先缩小距离。但咱们一定不能放弃思考的权利和义务,量变后是需要质变的,而不是继续无休止的无脑量变。一个行业兴于思考,毁于重复。

   蔡明自留地“蔡园子”(点击进入博客圈),欣赏铸造生命力的家居,阅读大师心灵的设计,把玩优雅刺激的时尚。
   蔡明推荐文章:  

    奢侈也讲性价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