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天下英雄 (演义,武侠) |

住在中国科学院里,经常被人问:“咱中国的科学家是啥样子的啊?”
这还真不好回答,黄昆先生一生只穿布鞋,吴有训先生的小汽车非流线型不坐,各人有各人的特点,无法一概而论。
那么,就找个典型的给我们看看行不行?
当然行,不过,可能学者的个性与您的想象不太一样。比如,有人认为读书好的必是书呆子,窃以为完全是没道理的。您想,在科学的领域,能在某一方面傲视江湖的,哪个不是智商一百二以上。爱因斯坦的论文全世界能看懂的不超过二十个,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五谷不分,走路撞墙?我接触的学者们,大多是能文能武,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他们有时候是显得有点儿呆,但可能这正是他们聪明的地方 – 我所见到中国的学者们普遍有把自己生活简化的倾向。他们不大关心时尚,不大愿意迎来送往,大抵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大概因为现代科学哪一门都已经被参悟了数百年,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小聪明是没用的,只有在科学的殿堂里奉献一生的才智,才可能摘取一顶蒙尘的皇冠。
生活简化了,才有可能付出更多。于是,他们才能在人生长度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把人生的深度走到极限。笑话学者们有些呆的朋友,大体还没有参透这一点。
不过,毕竟都是人尖子,所以他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如灵光乍现一般给人惊异。
要举这样个性化学者的典型,我想,石玉峰先生可能算是一位。
他的研究领域颇为前卫,是以数学手段解决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与量化分析,比如,如何借助计算机系统,将投资思想通过量化指标,参数设计体现到具体的模型中,让其对市场进行不带任何情绪的跟踪。他发表的《关于ЛЯПУНОВ稳定性定理》,《一般g-期望的收敛定理》,《一类无穷区间常微分方程组的边值问题》等论文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重视,被视为中国在数学领域的一颗新星。2012年,美国数学会会刊《Mathematical reviews(数学评论)》编辑部聘请石玉峰先生担任专业评论员。
看这份简历,您会觉得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学者,如果您和石先生相逢,会发现这种印象更加深刻。石先生戴一副普普通通的秀郎眼镜,身材不高,略显瘦削,鬓发稍有斑白。他为人谦和,文质彬彬,走在大学校园里,不会引起任何注意。
那么,为何要说石先生有个性呢?
http://life.cpd.com.cn/n14844503/c18243569/part/18243883.jpg–
这挨的上吗?如果认真问起,大多数人会说没有吧 – 那种电视上用来秀的炒作场面除外。
事实上真是有的,笔者还参加过。这当然不是电影里那种争夺武林盟主的擂台,而是武林人士的聚会。2013年,山东电视台拍摄特别节目《大刀记》,一时各路武林人物云集济南。拍摄完成的时候恰好有一位铸剑师傅带了新制的七口刀剑来给大家展示。

刀的确是好刀,打造时自然形成的松纹展示着刀的品质,也让人爱不释手。

“武林大会”上到会者在赏刀
于是二三十位各门派的好手便一起到一位武林名宿家中,一方面赏鉴宝刀,一方面切磋技艺,俨然便是一个新时代的武林大会。笔者也恰逢其会,见到中华武术传承不衰,心中自有一份感慨。
武林盛事自然是好的,但和石先生这个数学学者有什么关系呢?
武林大会当然和数学关系不大,但会后的切磋,便和石先生有些关系了。这种切磋并不是各门派的争斗,而是大家各自展示传承,让同道感受一下本门的功夫。于是,便有名宿展示剑术

刀术

长短兵器

一来二去,外来的武师自然要献艺,山东本地的武师也少不了登台。
山东的几位武师中,便有石玉峰石先生。更奇怪的是,石先生用的兵器技惊四座。
【待续】
后一篇:铁案须磨 十二 终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