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案需磨 -- 侦破六二五七列车谋杀案 十一
(2016-01-07 15:11:18)分类: 梦里关山 (纪实,传奇) |
继续看邱某的供词吧。
“列车开出神树车站,我先从X连妹手中要出托运行李运单,接着我就提出发生两性关系。她坚决不同意,车开得很快,为争取时间,就动手了。X连妹身体很好,很有力量,支巴一会,我强奸不了她,我一想,这样支巴下去,到那个车站让人发现就坏事了。我伸手捏住了她的脖子,使出全身力量往车帮上撞,几下子就撞昏了……我把她兜里的东西全部掏出后,就从两车厢连结处把她扔了下去,有意让车轧一下。列车到界山车站停车时,我携带X连妹的衣物,牙具等乘客车逃回家中,后把X连妹的行李取出来,骗我妻子说:这些是从自由市场买来的。妻子信以为真,有的衣服拆了,有的洗洗就穿了。这时我是在工务段工作,1963年我就调到房产段工作了。对这起图财害命杀人案,我自己觉得很高明,可以万无一失了……”
老丁说,据法医讲,检查莲妹的遗体发现,被列车轧到的时候,肌肉还有收缩反应,说明人当时还是活的。
这一切检查,在案件发生后都已经做完,所以尽管莲妹家不断向北京告状,给警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警方而言,也同样把未破此案视为奇耻大辱,都想给这个女孩儿报仇呢,并没有对家属的不满。
“人家是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的,提的是合理要求,如果有什么不良影响,造成不良影响的原因也是我们侦破能力有限。不过,我们每一个该做的环节都做了,问心无愧,所以,没有什么怕指责的。”
所以只差两条街,追捕中没能把人抓到让老丁他们十分郁闷。
郁闷中公安人员并没有失去理智。老丁面对那个鞋尖向树林方向伸展的脚印仔细观看,他勘查过不少现场,很快看出了门道 -- 鞋印前重后轻,前部中心部位压力大,符合直行疾走的特点,似乎说明嫌疑人不是在这里站着等人,也不是转圈踱步,而是在大步向前。
那么,他往树丛里去干什么?
几个人走到树丛边缘,反复看地面的落叶,由于没有落雨,地面上又有很厚的落叶层,竟是什么痕迹也没有。
老丁思索片刻,让部下拿地图来。
他说,从此前的侦查来看,这小子属于想事很多的那种类型,不会满山乱窜,如果他往这边走,一定有特殊的目的。
看看地图,老丁又看看表,发出一声冷笑,他说我知道这小子往哪儿跑的了,跟我进树林子。
追得上吗?老邹问。
我要没搞错,肯定追得上。老丁说。
老丁他们留下一名侦查员就地封锁路口,重点盘查背阴林场出入的人 -- 判断虽然有八九分把握,但万一案犯出了奇招,我们还是要做万全的准备。
剩下三个人,一个警员打头,老丁居中,老邹押后,三个人带着两杆枪踏着落叶追了下去。
那么,是不是警员们都十分信任老丁的判断,所以才会不犹豫地跟上呢?
也不是。真实的情况是老丁在指挥分兵之前,已经把自己的判断和大家讲了,大家觉得可以认可,这是最大概率的追捕方向,所以他们才跟了上去。公安干警之间的关系不是福尔摩斯和华生大夫,不用刻意卖关子。
几个人大步流星一路前行,颇有些当年小分队剿匪的架势。跑到中间,老邹眼尖,说停。几个人停下来,只见老邹从一旁的水坑里,找出一团泡在里面的白纸。细看,原来是一张揉成一团的长途汽车票。
老丁仔细摸摸,纸还没有湿透。马上指挥人员加速前进。
这回就更有准了。
在他们奔跑三十分钟之后,一条蜿蜒的公路出现在林中。
老丁对同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轻声道:“就是这里了。大家分散开,以那个路标为中心摸过去。”
[待续]
“列车开出神树车站,我先从X连妹手中要出托运行李运单,接着我就提出发生两性关系。她坚决不同意,车开得很快,为争取时间,就动手了。X连妹身体很好,很有力量,支巴一会,我强奸不了她,我一想,这样支巴下去,到那个车站让人发现就坏事了。我伸手捏住了她的脖子,使出全身力量往车帮上撞,几下子就撞昏了……我把她兜里的东西全部掏出后,就从两车厢连结处把她扔了下去,有意让车轧一下。列车到界山车站停车时,我携带X连妹的衣物,牙具等乘客车逃回家中,后把X连妹的行李取出来,骗我妻子说:这些是从自由市场买来的。妻子信以为真,有的衣服拆了,有的洗洗就穿了。这时我是在工务段工作,1963年我就调到房产段工作了。对这起图财害命杀人案,我自己觉得很高明,可以万无一失了……”
老丁说,据法医讲,检查莲妹的遗体发现,被列车轧到的时候,肌肉还有收缩反应,说明人当时还是活的。
这一切检查,在案件发生后都已经做完,所以尽管莲妹家不断向北京告状,给警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警方而言,也同样把未破此案视为奇耻大辱,都想给这个女孩儿报仇呢,并没有对家属的不满。
“人家是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的,提的是合理要求,如果有什么不良影响,造成不良影响的原因也是我们侦破能力有限。不过,我们每一个该做的环节都做了,问心无愧,所以,没有什么怕指责的。”
所以只差两条街,追捕中没能把人抓到让老丁他们十分郁闷。
郁闷中公安人员并没有失去理智。老丁面对那个鞋尖向树林方向伸展的脚印仔细观看,他勘查过不少现场,很快看出了门道 -- 鞋印前重后轻,前部中心部位压力大,符合直行疾走的特点,似乎说明嫌疑人不是在这里站着等人,也不是转圈踱步,而是在大步向前。
那么,他往树丛里去干什么?
几个人走到树丛边缘,反复看地面的落叶,由于没有落雨,地面上又有很厚的落叶层,竟是什么痕迹也没有。
老丁思索片刻,让部下拿地图来。
他说,从此前的侦查来看,这小子属于想事很多的那种类型,不会满山乱窜,如果他往这边走,一定有特殊的目的。
看看地图,老丁又看看表,发出一声冷笑,他说我知道这小子往哪儿跑的了,跟我进树林子。
追得上吗?老邹问。
我要没搞错,肯定追得上。老丁说。
老丁他们留下一名侦查员就地封锁路口,重点盘查背阴林场出入的人 -- 判断虽然有八九分把握,但万一案犯出了奇招,我们还是要做万全的准备。
剩下三个人,一个警员打头,老丁居中,老邹押后,三个人带着两杆枪踏着落叶追了下去。
那么,是不是警员们都十分信任老丁的判断,所以才会不犹豫地跟上呢?
也不是。真实的情况是老丁在指挥分兵之前,已经把自己的判断和大家讲了,大家觉得可以认可,这是最大概率的追捕方向,所以他们才跟了上去。公安干警之间的关系不是福尔摩斯和华生大夫,不用刻意卖关子。
几个人大步流星一路前行,颇有些当年小分队剿匪的架势。跑到中间,老邹眼尖,说停。几个人停下来,只见老邹从一旁的水坑里,找出一团泡在里面的白纸。细看,原来是一张揉成一团的长途汽车票。
老丁仔细摸摸,纸还没有湿透。马上指挥人员加速前进。
这回就更有准了。
在他们奔跑三十分钟之后,一条蜿蜒的公路出现在林中。
老丁对同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轻声道:“就是这里了。大家分散开,以那个路标为中心摸过去。”
[待续]
前一篇:从“爆买”说日本的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