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一直有两个情结。
一个是春晚情结,曾经觉得自己人生的最大梦想就是当一回春晚导演。小小的年纪放着好好的春晚节目不好好看,非要有病似的把注意力放在诸如晚会的结构节奏、人员调配、舞美灯光、镜头切换这些技术细节上。当然,这个梦想很早以前就放弃了,唯一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就是我在美国留学期间无论我走哪里,基本上都担任了所在城市留学生和华人当年的春节晚会和国庆晚会的导演。
另一个就是流行歌曲情结。这倒不是说我梦想去当歌手。套用凯歌导演的句式,人不能没有自知之明到那个地步。
我对流行歌曲的关注远远早于钱柜,因此不存在为了去钱柜应景的嫌疑。我之所以对流行歌曲感兴趣,说大一点是因为我觉得流行歌曲可以准确地把握和传递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说小一点是因为我觉得人总有需要听点什么的时候而我又没那么喜欢京剧歌剧、评弹评书、相声大鼓、摇滚重金属。
当年在海外留学的时候,我从来不要求家里给我寄任何东西,唯一的例外就是国内新出的流行歌曲磁带。记得当年有个歌手叫黄格选,他刚出道我就在一份国内的报纸上看到了相关的消息,于是在越洋电话里和姐姐说“你帮我去找找黄格选”。我姐的第一反应:“你听点什么不好,黄歌能让卖吗?”
我的一个好朋友、当年在波士顿一起留学、现为正版音乐网站巨鲸网的老总陈戈一直“挤兑”我,说我是他认识的“唯一一个一边上着哈佛一边听着国内流行歌曲排行榜的人”,言外之意是骂我在音乐方面太没有追求和品味了。收到,明白,谢谢啊。
我敢说,至少在我周围我这个年龄段的朋友里,我听过的流行歌曲可能是最多也最新的(所以才会有博客上每周更新的新歌推荐)。偶尔和朋友去钱柜唱歌,我也是尽量只唱三个月之内出来的新歌。如果最近忙得没来得及学新歌,我宁肯坐那和朋友聊会天也不愿唱老歌。
以前有不止一个记者问过我:听流行歌曲对你做投行有什么帮助吗?
对这个问题,我有两个回答:
严肃一点的回答是:没有,但睡觉对做投资银行也没有太大的帮助。
不那么严肃的回答是:太有帮助了,易凯之所以能以财务顾问的身份参与了中国音乐产业最近三年中发生的50% 以上的投融资和并购交易,就是因为我天天听最新的流行歌曲。
最后,在这里列出我在过去五、六年里第一次听到就觉得有感觉、最一“听”钟情的30首流行歌曲(按歌手姓名排序)。不用说,一人一个口味,我的佳肴也许是你的毒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