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像作文的作文不会是好作文

标签:
中学生作文随笔杂谈 |
分类: 随笔杂文 |
写博客至今,认识适龄异性博友很多,大多认为小生文笔还算不孬。有位清香博友,是中学老师,还曾把小生长篇小说《春梦留痕》的不涉性片段,介绍给她的学生们赏析,导致小生小小地骄傲了一下。
也经常有中青年孩儿妈,跟小生探讨孩子作文问题。她们有个误区,以为博客写得好,就一定懂得怎样写好作文。其实这是两码事儿。博文的读者是博友,作文的读者是老师,要求不可能一样的。
相比之下,小生更愿意跟她们探讨人生。这是题外话。
后来问的人多了,小生也忍不住思考了一下子。结合这几年给女儿飞飞辅导作文的经历,简单谈谈对中小学作文的一些看法。
先说小学:小学作文其实没什么可说的,只要不写错别字,话写通顺了,把要写的基本表达明白了,就可以了。老师和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启蒙,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尽量由着学生随便写。老师布置作文时,建议尽量不要只给某个特定的题目,可以多给几个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最好不给题目,只给范围,在某个范围内喜欢写什么,就些什么。假如只给个《我爱妈妈》,那么,个别刚刚挨老妈耳光的孩子难很写出来,写出来也是违心的,说假话,不但写不出真情实感,还培养了孩子说假话习惯。一个女同学,就曾在作文中把自己奶奶写死好几次,而她奶奶至今还活着。
再说初中:初中作文挺重要,起到承上启下作用。但通过观察,发现初中作文质量最差,满篇矫揉造作、言不由衷的大话和假话。毫无疑问,肯定是老师的指导出现了偏差。老师什么口味儿,孩子的作文就什么口味。除了个别像韩寒那样特立独行的孩子,大多数孩子受老师的影响颇大。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跟初中老师的个人水平有关。现在的中小学老师,其中坚力量应该是三十岁到五十岁这群人。这个年龄的人,当年高考时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出类拔萃的,大都选择了非师资专业,考入师范院校的,大都是学习成绩一般的。教师的思想水平和文化水平,往往决定了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文化水平。这些人为人师表,理论上说,肯定不是最佳人选。这跟民国时期正好相反,民国时期最牛逼的知识分子,往往都留在学校任教,不咋地的,才去搞政治,或搞其它的。
第二,初中的孩子,本身也有问题。首先是年龄不大不小,青黄不接,还不具备独立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没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就不可能写出好文章。同时,正值青春期,身体的迅速发育,会导致脑子经常处于混乱状态,也不利于静下心观察和思考。学校和家长担心青春期的躁动,也有意无意地对孩子严加管束。不许孩子做这个,不许孩子做那个。这种严加管束,也会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思想。这个时候,假如老师和家长不注意引导孩子,不注意开发孩子的心智,不注意激活思维,扩大视野,而是教条刻板地提出要求,用八股文式的范文教孩子写作文,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形:孩子的作文写得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怎么看,怎么读,都感觉不是好文章。这种情况就是中了范文和条条框框的毒了。
再说高中:经历初中的作文困境后,孩子进入高中时,一般作文水平会有个小小的飞跃。这一方面因为孩子长大了,有了一定观察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跟高中老师普遍水平较高,学校环境相对宽松有很大关系。内因和外因都起作用。这个时期应提醒孩子增加课外阅读量,以此丰富词汇。对于好文章,应进行所谓的“精读”,逐字逐句地拆解,细细品味每句话的妙处,从中悟出人家的写作技巧。高中作文,除了要重视思想性,写作技巧也需要高度重视了。
不要一味读那些太匠气的,文章越是通俗,往往越有内在的魅力。所谓大俗才大雅。
小生当年读高中时,语文老师有个创举,除了正常布置作文,还要求我们每人准备一个漂亮的日记本,在本子上写随笔。想些什么,就写什么。他老人家不定期收上来看,然后进行点评。这个办法就很好,人只有写自己最想写的东西,才会融入真情实感,思绪也会信马由缰,不受羁绊,而忘了矫揉造作写假话。现在想想,当年写随笔,对小生后来影响颇大。
现在孩子写作文,还普遍有个通病,就是句子过于“标准化”,“主、谓、宾、定、状、补”一个不少,读起来显得刻刻板板,缺少各自的语言特色。除了写法律文书或技术报告,大不必这样一应俱全。我的意见是,凡是通过上下文联系能够交代清楚的,能用省略句,一律用省略句;凡是可以省略“的、地、得”的,一律省略!能用三百字把文章写清楚的,坚决不要用三百零一字!这样,不但文字精炼,文章特色也会立竿见影。如果不信,您可以找篇孩子的作文这样删改一下,看看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而言之,要写出好作文,首先要给孩子解开思想绳索,让孩子敢于写出自己真实想法,敢于写出内心对这个世界的真实看法,决不能让孩子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写真话,退而写假话。其次,尽可能增加阅读量,通过阅读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写作技巧提升。不要仅限于文学阅读,所有的阅读,都会提高思考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包括读网络无厘头帖子。
小生当年上高中时,第一篇出彩作文是《蚂蚁的故事》,获得老师和同学好评。现在想想,不过是在一些科普杂志上读了写有趣的东西,再用拟人写法写了出来而已。但在当时,可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作文呢。
2012-10-30
江苏·连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