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争端背后的评奖一体化之病
(2008-09-03 22:11:11)
标签:
文化 |
金鹰争端背后的评奖一体化之病
解玺璋
听说一些喜欢《奋斗》的观众对于金鹰奖冷落《奋斗》而热捧《金婚》很有意见。这一点也不奇怪。反过来,如果金鹰奖冷落《金婚》而热捧《奋斗》,喜欢《金婚》的观众也会有意见。从网上可以看到,许多观众对《闯关东》得了大奖,也不满意。我的一个朋友刚刚还对我说,得奖作品中为什么没有《高纬度战栗》,它也拍的不错啊。我相信,如果做一个简单的调查,每个人都能说出他或她心目中的好作品。
当今,社会分层,多元并存,最突出地表现在审美趣味的分歧。不要说50后和80后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就是60后和70后、80后和90后又如何?还不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是仅就年龄而言,社会群体的差别就更大了,大家都希望能有为自己这一群人代言的奖项。这是时代的要求,20年前怕是没有这样的要求。这种要求反映了时代的进步。
但是,我们的评奖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仅就电视而言,我们设置了很多奖项,比如“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还有许多其他的评奖活动,这么多的奖,在价值取向、审美趣味、艺术追求、社会关怀等方面,有什么区别呢?好像没有。我们在对待评奖这件事上,不仅机制、体制是一体化的,标准基本上也是一体化的。这是一种很笨的办法,只有原则性,没有灵活性。我们看世界电影三大奖,威尼斯偏重艺术,戛纳偏重商业,西柏林则偏重政治,都是各有特点,各有侧重。这是任何一个电影节、电视节,以及各种评奖的生命线。金鹰奖因《金婚》引起的争论,我以为是一件好事,恰好提醒主办者,对于自身的特殊性做一点反思,也许会对今后的发展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