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解玺璋
解玺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98
  • 关注人气:6,1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败家子和守财奴:我看非遗保护

(2008-06-17 00:36:27)
标签:

文化

败家子和守财奴:我看非遗保护

解玺璋

 

    刚过了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昨天读报,又看到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单公布的消息,光北京就有35个项目入选,真是令人高兴的事。遗产而有物质和非物质的区别,是近年来才有的一种说法,说明了我们对于遗产的认识也在进步和深化。中国家大业大,历史悠久,由国家出面审核、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应该是摸清家底的第一步。除此之外,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这些年我在各地行走,看到最多的,就是一方面大兴土木造假古董,另一方面,真文物却在经费的捉襟见肘中日甚一日地被损害。地方政府对前者的热情以及对后者的冷漠形成了尖锐的对比。原因很简单,前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拉动当地的GDP,而后者却可能是个花钱的无底洞。这还是物质遗产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遇到的麻烦就更多,也更复杂。如果说,前者只是静态的,死的,那么,后者就是动态的,活的。它不仅关系到具体的人,还关系到它所生存的环境和氛围。因此,保护的难度也就更大。这里所谓更大,指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脆弱性。有很多时候,如果传承人不在了,这项遗产恐怕也就很难得到保存了。我的一些朋友,家里是有一些特殊的手艺或技艺的,但是,下一代中很少有人愿意继承这些手艺或技艺。所谓的世家以后怕是越来越少了。我自己家里何尝不是这样?父亲去世以后,他经营了一辈子的尹氏八卦掌和中医,有些其实就失传了。他们带走了许多独特的东西,而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这些东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化的管理,文化的理念,教育的垄断性和惟一性,社会的认知度,等等,最终使得这些家庭的后代,并不觉得继承遗产会使自己在社会上得到发展,那么他们宁愿抛弃遗产而选择其他的发展机会。只有那些找不到出路的人,不得已才选择了继承家族的遗产。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尤其是国家、政府方面,不仅要有政策层面的支持,还应该有制度层面的安排,以确保传承人的延续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脆弱性还表现在原生态的极容易丧失。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大规模拆迁,原有的、历史积累所形成的某一特殊的环境和氛围,常常在瞬间就消失了,想在异地恢复这种环境和氛围,基本上属于痴心妄想。像西单周边的演艺生态圈,现在是根本不存在了,天桥的民间演艺生态环境,是在更早的时候就被铲除了,我不知道大栅栏的前景如何,估计也不容乐观。多年来所形成的人民剧场的观剧氛围,不是也随着护国寺大街的改造而烟消云散了吗?从这些地方迁出的所有剧场、剧院,都很难恢复从前的演出盛况。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不是单一的生存,它需要相应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如果遭到破坏,它的生存也就很难维持了。就像孤零零矗立在南二环路内侧的永定门城楼,你能说它是有生命力的吗?我们都有春节逛庙会的经验,庙会上的小吃、玩意儿很多,但是,离开它原有的生态环境,我们总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和重建的永定门城楼好有一比。

 

    很多年来我们流行过一种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做法,这种做法在很多地方至今仍然很盛行。有些人热衷于“申遗”,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心里想的并不是保护文化遗产,而是要利用这些文化遗产,招商引资,创造经济效益。他们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了自己的摇钱树了。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是一种伤害。在我看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时是要牺牲一点眼前的经济利益的。败家子和守财奴都不是正确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