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倘若你不在了

(2009-10-19 15:52:38)
标签:

杂谈

分类: 说说小家事

在杂志上看到这篇文章,找来放在博客里,先看故事,再说我要说的事。

 

寡妇的悼词


                             文/刘威麟

 

    2009年5月初,新加坡推出了一则很特别的广告影片,在电视上播出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这则广告是由新加坡国家级的“小区发展部”所拍摄,它是一则“支持婚姻”的广告。
    影片的主角是一位印度裔太太,她正在悼念她刚死去的华裔老公。她的悼词和大家预期的不同,她竟然当着全体亲友的面,描述她老公在床上如何地“打鼾”和“放屁”,还当场模仿这些声音!如果她老公还活着,应该会窘得想找一个洞钻进去吧。
    影片的开始,司仪说:“李太太(即那位寡妇),你应该有些话想说吧?”
    这位太太上台了,全场静默。
   “今天,我不是来赞美的,我不会说他有多好,因为很多人都已经说过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能让大家比较不自在的事。”她说,“我想先从他在床上的表现说起。”
    台下观众的眼神里都是问号,看着她继续说———
    “你们碰到过早上启动汽车引擎,却启动不了的状况吗?”
 她学起了汽车发动引擎的声音,但说实话,那听起来根本就是打鼾的声音。
 这位寡妇学得嘴巴都歪到一边了。就这样“鼾”了几声后,她接着幽幽地说道:“戴维(她的老公) 的打鼾,就完全像是这样。”
    大家开始笑了,镜头转到她的女儿。
    小女孩的表情显然有点儿古怪,大概是不理解妈妈为何要说起这事。
    有些老夫妻也一边笑,一边微皱眉头,这场合说这种事好像不太合适吧?
   “但,打鼾只是开始。”寡妇继续说,“他,也会……放屁!”好像好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呢。
   “有些晚上,他放屁放得太大声,还会被自己惊醒!”
    全场的来宾更是会意地笑了。
    她说:“戴维会惊慌地问,‘那……那是什么声音?’那时候我会说:‘亲爱的,那是隔壁的老狗在放屁啦,放心地继续睡吧!’”
    好几个太太笑得直捂嘴,而坐在她们旁边的老公则面露尴尬。
    台上的寡妇,此时语气一转。
   “你们会觉得,这很好笑是吧?”她缓缓地说,“不过,当戴维真的病得很重时,这些声音至少让我知道,我的戴维‘仍然活着’。”
    她转头望向戴维的遗照,哽咽了:“现在……我却再也无法在睡前听到这些声音……”
    全场的气氛顿时有如冰凝。
   “到生命的最后,”镜头转向这位寡妇孤单的身影,看到她缓缓地说,“总是这些小小的事情,让我们永远记得……是这些小小的‘不完美’,一起组成生命的‘完美’。”
    镜头转向她的儿子和女儿。
    儿子大约高中年纪,女儿是初中年纪,他们看着台上的母亲,专心地听着她讲话。
   “所以我想告诉我的子女,有一天,你们也能找到你们生命中的伴侣,他们会像你爸爸在我眼中一样‘不完美得很美’。”
    她讲完后,仿佛如释重负,回到一个仍要照顾小孩的妈妈的状态———收起悲伤,坚强起来,拥抱她的小孩。
    观礼的人都没有痛哭失声,他们都径直地注视着前方,那是一种震撼和思索。
    这些语言的重量竟然这么重地飘在空中,压在人们的心头。
    这3分钟的短片也旋即走到了尾声。
    最后,这则广告的结束词是———“Family(家庭)”。

 

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以下这些事。

我姥姥和我姥爷,每天都吵架,那时他们才五十岁上下,每天吵架的问题集中得让人很无语——如果一个人干炸了里脊,另一个人就说软炸更好一点;一个人在菜里放了酱油,另一个人就要吵吵着说不要放酱油只能放盐……

又过了N年后,姥爷不在了,姥姥安静了。换我爸妈,五十多岁,每天吵架的问题还是集中得还是让人很无语——我爸睡觉前忘了洗脚、半夜起床看电视、在卧室抽烟、做饭程序不够完美、我妈擦地后还在湿漉漉的地板上走来走去留下一溜儿脚印……

 

直到有一天,我问我姥姥,为什么不再找个老伴?

我姥姥说:我不觉得还有哪个人,能比你姥爷还要好。

我突然很感动。

后来我问我妈:我爸打呼噜那么响,你不嫌吵?

我还给她举例,如果是阿呆哥打呼噜,我会直接飞起一脚,踹之。

我妈很认真地答:打呼噜好啊,他要是哪天不打呼噜了,我都很害怕,怕他不喘气了,我推推他,他继续打呼噜,我就放心了,所以他不打呼噜我就睡不着。

 

所幸,呆哥不打呼噜,他睡得很安静,蜷缩在床边,像个乖乖的小孩子;呆哥也不会在意肉要软炸还是干炸、放不放酱油,反正在他眼里,在厨房范围内,老婆说的都是对的;呆哥很讲卫生,有良好的作息,主动承担擦地板的工作……他只是笨一点,所有的程序都照最复杂的来,经常干事倍功半的事儿,于是让我这种最见不得“书呆”类事物的人很恼火。

 

但本质上,我想,我姥姥、我妈,还有现阶段的我,我们的态度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无论怎么吵,我都知道,倘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嫁给你。

倘若你不在了——我无法想象,除了厮守这些记忆,我还能干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