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所有那些让我们更加幸福的人

(2009-11-01 19:48:02)
标签:

杂谈

分类: 聊聊小话题

昨天上午十点半百年不遇地打开QQ——因为我周末从来不登陆聊天工具的——然而没想到,居然就看见钱学森去世的消息。那种震撼,实话说,比季羡林老先生去世的时候,给我的震撼还要大。

尽管,季老、任老,在学界也是泰山北斗的地位,但是不一样的——知道季羡林的时候,我已经上了大学;知道钱学森的时候,我刚戴上红领巾。

 

曾经,我问过呆哥一个问题,我说,如果换了是你,你会突破层层封锁,就为了回到苦难深重、然而你可能并不太了解的祖国的新政权下吗?

呆哥想了想,说:会。

我很感动,我说:我也会。

但是,这终究只是一道假设命题——真正的答案,只有钱学森,只有那辗转的一程,从遥远的天那边,舍弃一切,回国。这其中,还放弃了后来杨振宁、李政道拿过的诺贝尔奖。

而偏偏,这个奖,还被十几亿中国人奉若神明。每年,奖项颁发,各大报纸争相传诵,只要获奖者和中国沾点边,哪怕是华裔,也要连篇累牍地报道,好像这样,就能让全世界、至少是中国人自己,觉得自己站在了世界科学的巅峰。

这样的趋之若鹜,就好像电影人对奥斯卡的痴迷——可是真遗憾,我并不崇敬奥斯卡,也并不觉得诺贝尔奖就多么伟大,或许是我小心眼,但我总觉得,有很多更加伟大的人,沉寂学术,为自己的理想终其一生,他们与诺贝尔奖无关,但他们的贡献印在更多人心里。

用臧克家的话来说就是:有的人死了,但他永远活着。

 

说到这里,又想起曾经问过呆哥的一个问题。

我说:和他们相比,我们为这个国家做了多少贡献?

呆哥想了想,叹口气说:咱们和他们,包括救人性命的医生、立志科研的科学工作者等很多人,都没法比的。

我自我安慰说:我至少制造了一些精神文化产品,讴歌了一点小里小气的主旋律。

呆哥表示赞同,他说我们能做的,也无非就是更加勤勉,做对得起良心的事。做好了,就比许多穿着白大褂却误人性命、打着搞科研旗号却浪费资源的人,还要有价值。

这是有道理的话。

 

在我心里,我尊敬这个用个人荣誉换取民族尊严的老人,远胜过那些拿到了诺贝尔奖,然后动辄出场费数十万去演讲的人——这个老人放弃的,国家和人民会铭记。

当然总会有人说我迂腐,或是没见过大世面,但我想,咚咚长大了,我还是会给他讲一些距离他已经更加遥远的故事——他总要知道,他从哪里来,从哪里过上了好日子,从哪里把日子越过越好。

他再也不需要经历太姥姥曾经拿过的红缨枪、曾经站过的流满乡邻鲜血的打谷场;不需要经历姥姥和姥爷那些吃不饱饭、没有盐油的时光;他甚至不需要经历妈妈曾经感受过的凭票供应的时代……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全部的爱和竭尽所能的富足。

他是幸福的孩子,我希望他健康、快乐、诚实、积极,希望他爱知识、爱祖国、爱家乡,并且懂得感激。

对于所有让我们更加幸福的人,我们都应该深深感激。

 

言归正传,是句简朴的祝福:钱老,一路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倘若你不在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