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最后一天
(2008-10-13 20:25:0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忆忆小往昔 |
今天,是我二十七周岁的最后一天。
还有四个小时,我就要对人们说,我二十八周岁了。
虽然,很早以前,长辈们就喜欢说我“虚岁29了”,可是,我还是得记住:过了今天晚上,我才28岁。
都说老了的人才喜欢计较年龄的计算方式,而我,只是用这样的方式告诉自己:27年过去,小叶,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到今天,你走了多少路,又还有多少路没有走?你实现了多少愿望,又还有多少愿望没有实现?
我们总要记得这些,才能看得清前面的路、找得到前面的方向。
夏天的时候,我以前的学生问我:姐,你觉得自己顺不顺?
我略微迟疑,然后点头,说:顺!
她笑,她说:我觉得也是,你一直那么顺利,所以我都奇怪,《学会忽略学会忘记》不像是你能写出来的书。
我当这是恭维,莞尔。
可是,她不知道,过去的27年中,有多少次,我以为最绝望也不过如此——是今天看起来相当搞笑的小磨难,然而却让我许多次站在高楼楼顶,端详着下面的草坪或者柏油路面,问自己,如果这样纵身一跃,会不会疼?
可是,我终究还是舍不得死去。
我是个怕死的胆小鬼——站在楼顶的次数多了,还添了个矫情的后遗症,就是曾经喜欢计算落地时间的我,患上了非先天性的、带有强迫症嫌疑的……恐高症。
其实,那些事,到底还是走过来了:想过死的人,大多没有死成,承认自己顺利的人,大多因为无所谓,而觉得无所谓的人,大多因为已经拨开乌云见太阳。
而这世道最现实的一面就在于:终究,没有人记得你曾经的卑微,而只看得到你眼前的光鲜。
人们赞扬你,说你是多么顺遂、多么幸运、多么好福气的孩子……可是人们忘记了,在这个幸运的、顺遂的、好福气的孩子的少年时代,在她十五岁的时候,曾经咬牙切齿地用绿色的圆珠笔,在课桌上刻下自己永远都无法忘记的某些耻辱的符号,然后盯着那个符号告诉自己:你要努力,要永不放弃,一定要过得比今天好,比今天有尊严!
当尊严被别人踏在脚底的时候,我会永远记得13岁时的被嘲笑、14岁时的被甩耳光、15岁时的被鄙弃孤立……我偷偷躲在校园里成堆的大圆木背后哭泣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将来有一天,我会塑造一个叫做“余乐乐”的女孩子,用我曾经拥有过的一小部分孤独,换来成千上万读者的共鸣。
他们对我说:他们喜欢这个女孩子的坚强,喜欢她身上那些普通生的缩影。
我微笑,却没有说,那只是我能够叙述的一小部分……我终究还是不忍心,给孩子们一个过于现实又过于凛冽的世界。
而以后的那些路途,不多说了——你们看见我最风光的时候,我却比孤独还要孤独。我说过的,偶像坍塌、流言满天、处处隔膜、四下冷寂……《忘记》那本书,出版于研究生毕业前夕,是我学生时代的终结,也是一段梦想的终结。在那个梦想里,我们都是好孩子,我们都有澄澈的目光、简单的心灵。
我也说过的,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不要像我一样。因为他们只看见自己的师姐一路向光明的地方走,却没有看见能走这条路的人,一定经历过最凄惶的黑暗。
再然后,就是远离校园,去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中,重新开始。忘记曾经所有的骄傲与自信,再次把自尊往死里踩——不同的是,以前是别人踩,现在是自己踩。每天的每天,一下比一下踩得狠。大约,也是到这时我才知道,别人踩你,那终究还是幸福的,最惨的,是要自己踩自己。那样的滋味,好比亲手揭自己的皮,鲜血淋漓,还不能手软。
其实象牙塔外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如果说象牙塔里最好的时光是站在高处奋力攀爬,那象牙塔外最好的时光就是站在山下低调淡然——你总要学会这些,才能在温暖的目光中生活。
然而,我很欣慰的是:27年过去,至少,在这样一个面对诸多压力、貌似应该很抑郁的年纪里,我是个快乐的人。
现在,我在自己很喜欢的环境里,和一群我很尊敬的人们共事,生活充满希望,还有那么多的事情有待完成。我当然也记得所有那些不如意,但仅仅是记得而已。
我甚至想过,将来,我要用我的记忆、我的体会、我坦诚的笑容,告诉我的孩子:你可爱,是因为你有善良、积极、健康、明媚的心灵,未来,人生路上将有很多暂时的失意、暂时的不如人,你可以当作动力,但永远不要为其所累。因为,失意过的人,会前进得更加冷静;但只记得失意的人,会被别人的目光压倒。你要相信,哪怕你只有一个长处,坚持下去,也会让你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未来。
人们不知道,我之所以唤那个女孩子“余乐乐”,是因为,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有更多一点的快乐、要有快乐的平方。
27岁的最后一天,絮叨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自己都说了些什么。没有逻辑可言,但满腔感慨似乎都有了宣泄的地方。这就是博客的好处,随便你说什么,舒服了就好。
而之所以要说这些,是因为我把这一年当作我人生的里程碑——这一年里,我完成了许多心愿,安定了生活,踏实了目标,实现了现阶段我希望自己实现的所有境况。那么,28岁,我终于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坦然地发生一点全新的变化。
28岁,这是我青春的界石——这一年里,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健康宝宝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