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倥偬

标签:
杂谈 |
分类: 拍拍小照片 |
今天早晨,把QQ签名改成了“十年倥偬,感慨万千”。
才发现,十年那么快,快到别人眼里的我们长大了,而我们自己却觉得仍然停步在昨天。
周六,回母校参加50周年校庆。其实本来是不想去的,因为搬到新校区之后路途遥远。加之难得有个可以睡懒觉的周末,越发不想跋涉。
只是没想到导师会亲自把电话打来——当时我在办公室里忙得天昏地暗,一片嘈杂中甚至没有听出导师的声音,直到他报了姓名,我才瀑布汗。
真是相当自责。
不过也真是诡异,我放下电话还在纳闷:为什么毕业两年了,每次听见他老人家的声音还是忍不住要挺胸昂首、一板一眼地答话?话说当年他老人家对我也是相当好脾气了,可是为什么他一说事儿我还是忍不住腿肚子转筋?
看来这么多年过去,如周祥子所说,我依旧是个废物……汗……
于是,一大早,我就这样放弃了亲爱的睡眠,驾车去往长清大学城。自经十路、104国道、大学路、紫薇路……一路绿灯,畅通无阻。那天天气是真的好,除了风有些大——当我驶进山艺新校的时候,看见校园内外的气球都被刮得东倒西歪。
我忍不住对留校任教的同班同学周祥子感慨:“长清风好大。”
周祥子对我表示轻蔑道:“像你们这些城里人当然觉得风很大,像我们强壮的长清人民,就不怕这些。”
我倾倒——长清大神们,我再度膜拜于诸位的脚下……
在周祥子(兼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终于走进从来未曾涉足过的本系新教学楼。S型楼宇果然从外表到内容都很气派——因为那座硕大的楼啊,居然让我在里面走着走着就迷路了。
于是,我顺理成章地又被周祥子嘲笑了……
那天阴天,可是凭良心说,当我走在校园里的时候,却觉得从来没有如此温暖过。
必须承认,这是一场十分人性化的校庆活动——校园里到处都是挂着“工作人员”、“志愿者”标志的漂亮MM,她们挽高了发髻,统一着白上衣、深色牛仔裤、红蓝相间的小方巾走来走去,随时给佩戴“校友”或“贵宾”标志的人们引领、解说。偌大校园中,因为这样青春洋溢的笑容,让人觉得温暖又贴心。
大约九点四十的时候,我们来到操场上,放眼望去,本科生们已经在操场上坐成蔚为壮观的一片。当我们穿越学生们整齐的队伍走向校友席的时候,他们好奇的目光突然让我有些恍惚——突然想,1999年的秋天,我也有这样稚嫩的脸与这样单纯的目光吧?不过十个年头,我们便从看风景的人,变成了被张望的那处风景。
上午的典礼持续了大约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不过最感动我的,不是倪萍阿姨的煽情,也不是校领导流水账一样的讲话,而是校友入场时师弟师妹们一起唱的那首“生日快乐”歌。我甚至想,如果我也19岁,也是坐在台下唱歌的人中的一个,年轻而逆反的我一定会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傻很弱智。可是现在,因为我再也没有了坐在人群中这样齐声高歌的机会,我反倒觉得,有些朴素的情怀,悄然而生。
我不知道我的师弟师妹们会不会看到这篇日记,倘使你看到了,请你接受我这句真挚的“谢谢”:谢谢你们让我觉得温暖而幸福,让我觉得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最光彩夺目的7年,是从这里开始,也永远留在了这里。
这是我最难忘、最感激的7年——这样的一个时间段,在我一生当中,都无可取代。
中间有个插播的片段,便是与大师兄的重逢——毕业两年,他在云南我在济南,仅一字之差,却隔了大半个幅员辽阔的中国。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起,总之无论是我、周祥子抑或别的同窗,我们都生出那样的默契——如果有那么一天,曾经同窗的我们再相逢,不要握手,请直接拥抱。哪怕我们老去,都要记得,要拥抱。
于是,典礼开始前,当我四处张望着,终于从人群中分辨出远道而来的大师兄时,我突然有些热泪盈眶。也是继而,在校友席前,背对着身后数千名学生好奇的目光,我和大师兄都径直走向对方,微笑,拥抱。
我说“师兄好”的时候,风很大,吹散了我的哽咽。
也不过是那瞬间,往昔如跑马灯般上演,让我想起三年共同读研的岁月、05年的昆明之行,以及大师兄家的美丽嫂子——其实一直以来,无论是我,还是周祥子,都很想成为嫂子那样精致的女人,再找一个像大师兄那样惜福的男人。
与导师及大师兄合影,我知道我的表情很呆滞,大家可以自动忽略我的存在……
中午学校请大家吃自助餐,所谓的自助餐,我个人感觉就是曾经食堂里的那种三元菜、五元菜、七元菜的大荟萃。依然是典型的大锅菜风格与大锅菜味道,不过即便如此据说也是史无前例的美味——可怜的师弟师妹们,看来再也没有福气吃到当年山艺食堂的那种红烧茄子和白菜炖粉皮了,那才是真正便宜又好吃的美味啊……
去餐厅的路上经过了一个很有趣的路牌——那条路叫“艺文路”,和我们艺文学院同名。路名虽然傻点,不过很喜欢这个路牌的外观,因为和传统路牌相比,还是很有点艺术气质的。我和周祥子手持学校的自助餐券合影留念。一是为了记录这个彪悍的路牌,二是为了纪念山艺居然也有了自助餐……
午餐后去参观了艺文学院教学楼,墙上的这种玻璃门牌也让我觉得很好看(不要嘲笑我,很明显我在曾经破破烂烂的校园里呆的时间太长,直接导致现在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最让我嫉妒的是,在我毕业后,师弟师妹们居然用上了苹果电脑?!话说我当年学非线的时候用的还是联想,现在居然满屋子都是苹果了?!嫉妒嫉妒嫉妒……十分嫉妒中!
下午是校友座谈以及文艺演出,没有拍照片,因为我一直都在忙着和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聊天。也是到这时似乎才发现大家都有一颗充满着丰沛感激的心灵:那样的感激,源自内心深处,源自四年或七年的求学生涯,源自永远无法重来的成长。
不止一次听人说到这句话:倘若没有这里,便不会有我的今天。
说这句话的时候,每个人都感慨万千。
看完演出后,我们三五成群,搭伙拼车回济南市区。在母校老校区对面的学林大酒店,曾经吃过毕业散伙饭的地方,再次聚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晚宴上,我们99级学生喝出了风格,喝出了水平,喝到只要有人敢来敬酒(比如我导师),一律按每个学生敬酒两杯以上的方式(全桌11人,合计22杯),就地灌挺!
我们的口号是:来一个灌一个,来两个灌一双!
嗯,古人早就说过,人心齐,泰山移!
而我们,作为黄河岸边、泰山脚下的山艺儿女,终于在饭局开始1小时后,成功地使所有老师都不敢来敬酒了!
当然,历史早就证明,英雄大多是寂寞的。于是,不甘寂寞的我们开始按三人一组,主动出击了……
再然后,望着满地啤酒瓶,我们99级,名垂青史了……
再再然后,估计60年校庆的时候他们肯定不敢请我们回去喝酒了……哈哈哈哈……
说到这里,我们真是要感谢本系建系时间晚——迄今为止不过15年的历史,最年长的师兄才大我不过五六岁,倘若不是这样,缘何轮得到我们这样的小蜉蝣被邀请参加校庆?
若不是参加了这场校庆,又如何会有这么多表达出来的感慨,以及更多藏在内心深处无法诉诸于语言的滋味?
或许是感动,或许是触动,或许是激动……或许也是复杂的隐忧:许多年后,母校还在这里,可我们中间的某一个,或许已经不在了。
真的是这样,就好像高中毕业不过9年,可是昔日的同窗,已经有人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们要好好活着,感念生命本身,以及所有那些镌刻过我们生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