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铭记故乡,是件温暖的事

(2008-09-30 22:04:24)
标签:

杂谈

分类: 聊聊小话题

最近迷上了童丽的歌——虽然全都是翻唱别人的歌,且老歌更多一些,但全部重新配器、重新编曲,安静澄澈的感觉真让人喜欢。

其中最喜欢的一张专辑,便是《对话Ⅱ古筝与童丽的故事》。

整张专辑里的所有歌曲都是古筝配乐,婉约的古典气质,加上女子干净的声音,很容易就让人心情舒畅起来。

这当中最喜欢的一首歌,便是《烟花三月》。

 

古筝的前奏,流畅旋律里,有女子微笑着唱: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那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

听这首歌的时候,很直接就想起我们家阿呆哥。

阿呆哥是扬州人。

斯文干净的小个子男人,脑袋很小眼镜很大,说话时前后鼻音不分……那时我不厚道地想,他要是穿长衫系长围巾,那就是活脱脱一个五四青年啊!

那时候,他也真是不符合我这样北方女子的审美。

然而,后来还是嫁给他。且在拍结婚照的时候,我们还专门挑了民国风格的套系:他穿长衫系长围巾,戴金丝边小眼镜,我穿开衩极高的旗袍低眉敛目……当时自认为那是相当婉约啊……

迫不及待地拿去给好友A周显摆,结果该女爆笑说:怎么看怎么像是青楼女子腐蚀了革命青年~~哈哈哈哈~~~

NND!

 

其实,在认识扬州之前,我先认识的是南京与苏州——2001年初秋,大气磅礴的南京古都,移步换景的苏州园林,让我一见倾心。

那时,我甚至幻想过,有朝一日,去苏州城里开个小店,安静地看夕阳西下,听姑苏城外寒山寺上那样悠远的钟声。

那时我甚至还钦佩过古代文人的才气——去了才知道,寒山寺不在高山上,枫桥也那么小,写诗的人要怎样的才气,才能让读诗的我从很小的时候都认定了那幅“高山脚下大河边一艘船停泊岸边”的景象?

大约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爱上了所有含有文人气质的城市。

 

是认识了阿呆哥,才认识了扬州。

很小的城市,然而像个精致的大盆景一样,到处是流水绿树,到处是文物古迹,还有富春茶社的茶与点心……噢对了,还有那个叫做“上花轿”的影楼,结婚那天的婚纱和化妆让我见识到了南方人的洋派、细致与贴心……

看看“个园”、看看“何园”,再看看瘦西湖里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其实也稍稍有点可惜——这样好的一个城,这样丰沛的历史馈赠,照理说,应该有更发达的面貌。

不过细想想,这样也很好了:发达的地方,常常就是现代文明攻城略地的地方。没有逍遥安逸的小城气质,也就不会有现在这般暖心的感觉。从这一点来说,无论阿呆哥的故乡扬州,还是我的故乡烟台,都是一样的。

是不折不扣的小城市,然而人们的脸上都透着慢悠悠的闲情。

 

那时候我们曾经开玩笑,说如果有儿子,就叫“念扬”,如果有女儿,就叫“怀烟”……多么肉麻的名字……听起来好像很琼瑶……

不过是种很实在的心情:因为怀念,才不会忘记。

就好像有朋友说最怕公婆教孩子说一口难懂的方言,我倒是觉得,如果我公婆教孙子孙女说扬州话,我爸妈教外孙子外孙女说烟台话,其实也是顶好的事。因为待孩子上小学后,自然会学到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可是童年时代那些关于乡音的记忆,再不会重来。

虽然祖籍那一栏要填“江苏扬州”,可是对长大着的孩子来说,多一个故乡也就多一份亲近,多一点记忆也就多一笔财富。

尤其是,当他长大了,需要走四方的时候,会开心地发现,无论是来自扬州、烟台、济南或是其它什么城市的江苏人、山东人,都是同乡。而同乡所带来的温暖,以及那些旧日景致中的记忆,都将是异乡途中暖人的情怀。

 

所以,铭记故乡,是件最温暖不过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