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办好自己的,再着眼世界的

(2013-03-04 21:43:08)
标签:

口号

获奖作品

到了

也要

话语权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潮 


    政协委员的赵丽宏日前表示,他今年将撰写提案,建议在中国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项,做成“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以争夺更多世界文学界的话语权。奖项的名字他都想好了,“李太白世界文学奖”。应当说,这个设想很好。


    李太白即李白,太白是他的字。称字而不称名,在传统文化里表示尊重,赵丽宏委员显系深谙其理。李白者谁?家喻户晓。不知道的,算不上中国人吧,只是不知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如何。至少有一个旁证:这几年名人故里之争热火朝天,但都局限于神州大地,独李白之超越了国界,吉尔吉斯斯坦也要分一杯羹,说李白出生在他们那里。李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资格毫无问题,作品没得说,诗仙嘛;经历也好,没有像赵委员所说的“屈原投江自杀给人不幸感”,以及像杜甫那样“一身悲苦”;并且,风骨也不错,野史上说他能令“林甫研墨、力士脱靴”,既不畏权贵,亦不受拘束,潇洒得很。如果有人认为诗只是文学中的一个类别,不能涵盖文学奖本身,那我们可以用诺贝尔是发明炸药的,手伸得更长来回击。


    不过,赵丽宏委员的这个想法固然很好,我以为,我们得先把自己的奖项办好,然后才谈得上着眼世界的。
    此话怎讲?概因我们的诸多奖项正在丧失其权威性,所以如此,前提往往是欠缺公正性。在文学奖方面,我们早就有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都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荣誉。可惜,前一个尚好,大约是针对长篇小说、有13万字数以上的门槛限制,致使大量有文学以外能量的“作家”想挤而挤不进来的缘故吧,尽管也有颇多争议,总比后一个要好些。后一个针对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作品的,几乎每评一次都要“等闲平地起波澜”一回,令围观的人们不是为佳作的诞生而欣慰,相反却每每义愤填膺。这当然怪不得大家,诸如在任政协主席、纪委书记等文学业余爱好者不是不可以参加专业评奖,但你那获奖作品白纸黑字地摆着,总得令人由衷而不是奉承地赞叹一下吧?赵丽宏委员显然虑及到了这一点,建议“李太白世界文学奖”不由作协组织,由非官方基金会来承办。然而须知,我们现在的诚信缺失是全方位的,并非民间的就要好一些。


    赵丽宏委员乐观地认为,评选“李太白世界文学奖”,全世界都可以关注推介,从入围作家里选出一个,搞个颁奖盛典,久了可以做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盛会。这倒真未必,前提是人家得关注、拿出好东西推介才行。比如电影节我们搞了多少个了?红地毯今天这儿走,明天那儿走,就一帮脸熟得不能再熟的老人和一帮不知道演过什么角色的年轻人晃来晃去,自娱自乐而已,影响好像还没有走出亚洲。“这个奖就像诺贝尔文学奖一样,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学的一个评鉴”,方向没错,但诺贝尔奖毕竟是人家历练百多年形成的著名国际品牌,倘以为只是“由外国人指点江山,由他们说了算”,就先见十足意气用事的成分了。我们当然应该在这上面争夺更多的话语权,但我们已有的奖项动辄连自己人都戳戳点点,以为有了“李太白”这个响当当的名号,就可以号令天下,无异于构建“空中楼阁”了。

    干事业需要豪情万丈,这也应当激赏。但无论我们向世界叫板什么,都得先有底气,让自己的奖项赢得自家社会和公众的美誉,硬气起来。《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不知彼也不知己,光喊些咬牙切齿的口号,顶用吗?

 

    2013年3月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