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捅马蜂窝与举报腐败

(2008-10-19 19:51:30)
标签:

马蜂窝

贪官

罗佳金

杂谈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潮 


    新近的消息说,成都双流县黄龙溪罗佳金一家三口专门喜欢捅马蜂窝。每次发现了马蜂窝他们都如获至宝,不摘不快。十多年来,他们乐此不疲,摘下的蜂窝不下5000个。从今年农历八月算起,他们都已经摘下了大大小小的蜂窝近400个。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它在闹市区可能你捅了它,平白无故地捅它干什么呢?我觉得,从罗佳金家捅马蜂窝上面,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些借鉴和启示。


    罗佳金家捅的是真马蜂窝,平常我们把引起麻烦的行为也叫“捅马蜂窝”,比如举报贪官,事没成功却反遭打击报复之类。捅后一种,为什么难度要大得多?首先,罗家在装备上进行了十足的防范。所以十足,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一件加厚雨衣,再加上一个自己用铁网做的头套。于是,马蜂虽然凶悍,却奈何他们不得。一家三口,尽管被蜇成了家常便饭,但从来都是小麻烦,顶多起个小疙瘩。而举报贪官这种“捅马蜂窝”,举报者不要说被“蛰”了,极端的连自身的性命也得不到保证,至于有的先要想到给省委书记写遗书。这就难免令后面的人知难而退。


    其次,罗家捅马蜂窝不仅不会有损失,反而能够带来相应的回报。马蜂窝全身是宝:幼虫可以卖到餐馆去,做成美味佳肴;蜂窝本身可以入药,卖给药材铺。从今年农历八月算起,他们都已经摘下了大大小小的蜂窝近400个,至少可以赚到一万多元。关键是,幸存的马蜂不至于找上门来进行报复。捅腐败的“马蜂窝”则不然,贪官落马,往往只是为国家挽回损失。有鉴于此吧,现在各地对举报者都给出了不同金额的举报奖金。但是正因为前面那个“首先”的因素,举报者即使把奖金拿到了,难免惴惴不安,至少不敢像罗家那样声张。


    两相对照,可知捅马蜂窝与举报腐败的确存在相类之处。其实,凭着百姓对腐败、对贪官的痛恨程度,即便没有奖金,倘若没有后顾之忧,大抵人们对腐败也会“不举不快”。为了保护举报人,从上到下都出台了不少办法、措施,但是毋庸讳言,很难落到实处!显而易见,在强大的恶势力或者失范的公权力面前,个体的力量孱弱得可以忽略不计。而缺失了有效保护这个重要前提,我们对举报的成效就不可能预期过高。


    不久前看了由英国BBC电视台与中国中央电视台联手拍摄的纪录片《美丽中国》(Wild China)。好几集的片子,全部以高清晰度方式拍摄,致使尽管我们如此熟悉自己的秀丽山川,还是有惊艳之感。影片中有大量对细节的捕捉,其中就有两个农民如何发现野外的蜂窝——好像也是马蜂吧、然后将其端掉的全过程。他们把一条白线轻轻地套在一只专心致志忙乎事情的蜂的身上,蜂飞起来之后,飘动的白线很利于跟踪它的轨迹,终于,它回到了搭在野外一棵树上的窝……在热带丛林中用一个小小的计谋,就能发现一个小小的蜂窝,足见肯不肯动脑筋更重要。因此,当我们还不能有效保护举报者的话,就要多用别的办法使腐败分子也能现出原形。

 

                           2008年10月1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