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闲云野鸦
闲云野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4,381
  • 关注人气:2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玄宗李隆基因何晚节不保?

(2011-02-15 15:02:29)
标签:

李隆基

长安

《旧唐书》

《新唐书》

杨国忠

文化

分类: 感悟诸子

 

感悟孔子之“为政无倦”   

《论语》记载孔子论政的言语甚多。因论说语境和对象的不同,内容差异较大。又因为孔夫子有个惜字如金的习惯,教诲之言往往言辞简单而内涵不甚明了,需要弟子反复用心领悟。近日读到两则孔子论政的言论,思来颇有感悟。

一是子张问政(《论语·颜渊》)。孔子答:“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在职位上从不倦怠,尽忠职守)。”二是子路问政(《论语.子路》)。孔子答:“先之,劳之(自己先做到,然后带动老百姓做)。”子路觉得老师的回答太简单了,要求再多教诲几句,孔子只增加了两个字:“无倦(永不厌倦、永不倦怠)”。剩下的,自己去领悟吧!

为什么孔子把“无倦”两个字看的那么重呢?我们从“倦”的本意入手来理解这个字的内涵。

倦的本意是动词,和“踞”的意思很接近,指人蜷腿弯腰休息的动作,从人从卷。而“卷”字的甲骨文就是一个人在树下蹲坐休息的样子。据此,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倦”的含义:其一是疲倦的意思;《说文》解释:倦,罷(疲)也。可以理解为疲劳、疲惫、疲倦等意。二是厌倦的意思;因为疲劳、疲惫、疲倦,故而厌倦、厌烦、不喜欢去做。三是倦怠的意思;整日疲劳不堪,终至极度厌烦,哪能不松懈?哪能不倦怠?哪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好好做事?我们用古代一位著名帝王的从政经历来说明这个道理。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很另类的皇帝。《新唐书》记载,李隆基“性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旧唐书》称其“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李隆基少有大志,聪明睿智,处事稳重,为武则天另眼相看。武则天死后,皇权虽然回到李氏手中,但中宗、睿宗皆为平庸之主,韦皇后、太平公主等纷纷欲效仿武则天,觊觎权柄,李唐王朝岌岌可危。危急时刻,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两次发动兵变,先后消灭了韦皇后、太平公主两股势力,并顺利完成了与父亲唐睿宗李旦之间的权利交接。

唐玄宗在位时间共44年,其统治前期(开元年间,共29年),政治清明,百废俱兴。期间,主要采取的措施有:第一,选贤任能;先后起用姚崇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等能臣为相。这些人或长于内政,或通于军事,或强于外交,或忠直能谏。正所谓群贤毕至,能者云集,使得开元朝政充满朝气,各项改革措施都能顺利实行。第二,兴利除弊;采纳宰相姚崇的建议力除弊政:“精简刑法,行仁恕之政;疏远侯臣,不听诬陷之词;限制女宠,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减轻苛税,以利民生;待臣以礼,不得任意屠戮无辜”。军事上,用张说之议,实行募兵制(雇佣兵制),大唐军力迅速得到增强,对外征战鲜有败绩。第三,提倡节俭;据《旧唐书》载,李隆基曾下诏限制大臣以及内宫后妃配戴金玉饰物,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曾令全国各地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开元二年,“内出珠玉锦绣等服玩,又令于正殿前焚之”。第四,虚心纳谏;《资治通鉴》记载他任命姚崇为宰相之前,姚崇约定十件事,每件事都针砭时弊,玄宗事事应允,全然接受。《新唐书》载大臣韩休屡有谏诤,宋璟称其有“仁者之勇”。韩休忠言直谏常闹得李隆基很不愉快,左右建议将其外放。李隆基回答:“吾虽瘠,天下肥矣。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此时的大唐王朝经济发展,吏治清明,军力强盛,政局稳定,堪称盛世。开元之治“年逾三纪,可谓太平”(《旧唐书》)。

然而,由李隆基一手开创的“开元盛世”在他自己的手中戛然而止。大唐王朝的衰落,始于用人。开创了太平盛世,唐玄宗开始满足,开始沉溺于享乐。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消失殆尽,节俭节用之风踪影全无。正直的大臣张九龄等人先后被构陷罢黜。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罢相。不久,其曾经力保的皇太子李瑛以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等被废为庶人,朝政开始陷入混乱。口蜜腹剑的小人李林甫和无德无才的奸臣杨国忠先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李林甫属有才无德之小人,其之所以能够一手遮天,高居相位十九年,一是擅于揣测李隆基的心里,专以逢迎上意为能事;二是嫉贤妒能,打击异己,陷害忠良。天宝十一年十一月,尚书左仆射兼右相、晋国公李林甫死。御史大夫兼蜀郡长史杨国忠继任为右相兼文部尚书。翌年,杨国忠便诬奏李林甫阴结叛胡阿布思,以迅雷之势查抄并流放了李林甫全家(流岭南及黔中)。与李林甫以奸诈权谋跻身权力之巅不同,杨国忠是个完全靠裙带关系一步登天的超级白痴。其能力不高,但却喜欢玩弄权术,拉帮结派,收受贿赂,专权乱国,属典型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杨国忠的专权祸乱之下,整个王朝机器运转开始失灵,社会矛盾变得空前激烈。

正直之臣被贬出朝,李隆基一下子自由了,压抑已久的欲望迅速膨胀,所作所为与开元前期判若两人。天宝四年(745),经过十年的运作,27岁的杨玉环被册为贵妃,李隆基与儿媳的不伦之恋变得光明正大。天宝六年,以贵妃姊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三人“出入宫掖,并承恩泽,势倾天下”。为了讨杨玉环的欢心,李隆基费尽心机。杨玉环喜食荔枝,每逢荔枝成熟季节,李隆基都要通过驿站从岭南驰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杨玉环善击磬,玄宗便特意令人以蓝田绿玉精琢为磬,并饰以金钿珠翠,珍贵无比。宫中的享受极其奢侈,越是难得的山珍海味、奇珍异宝,越要想方设法搜集。

天宝十四年,深受李隆基信任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率蕃、汉之兵二十余万,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杀奔长安,大唐王朝终于走向万劫不复。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马嵬坡前六军不肯前行,将士皆云杨国忠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乃灭杨国忠一族。李隆基无奈,命高力士赐贵妃自尽。此时,英明神武之玄宗皇帝已人心尽失。史载,“庚辰,车驾至蜀郡,扈从官吏军士到者一千三百人,宫女二十四人而已”。不久,肃宗李亨在军民的拥戴下即位灵武,开元、天宝成为历史。上元二年四月,太上皇李隆基崩于神龙殿,时年七十八岁。

《旧唐书》分析大唐王朝走向衰落的原因是“用人之失”,归罪于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之奸猾之徒。而《新唐书》则主要归咎于“女子之祸于人者甚矣!”,将杨玉环列为罪魁祸首。笔者以为,两种说法皆失之偏颇,有点为尊者讳的意思。大唐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李隆基的变化!为何这么说?我们用孔子的观点来分析:开元时期,李隆基励精图治,大唐王朝蒸蒸日上。但是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于是,整天兢兢业业忙于国事,疲倦了,累了;长期被直臣、谏官、礼法所约束,厌倦了,烦了;心里想着挣脱这些束缚,过随心所欲的舒服日子,便难免要偷懒、放纵,对政事自然就倦怠。说白了,苦日子过够了,倦了,想要换个活法!这就是李隆基由明君退化为昏君,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

为自家经营天下的李隆基尚且如此,想一想几千年来无数达官贵人的所作所为,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了!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佩服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只用两个字就点明了我们防止腐败需要注意的问题:无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