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救援队探测无存活迹象后八旬阿婆摸到幸存女孩杂谈 |
分类: 如实写作 |
奇迹档案五——98小时:抢救刘银旭
平静被刘银旭打破了。
这个16岁的男孩被送进绵阳市中心医院。他裹在一席棉被里,左眼眼眶严重瘀青,长时间被压在废墟中无法入眠使得黑眼圈异常明显。但他眼中放出光亮,忽闪着观看四周。护士将他安置在大厅,他转动眼睛央求:“水,水。”
他刚从北川一所中学被挖出来,骨折的左腿在北川灾区已经由医护人员进行简单的定位,右腿发紫。送他过来的护士小声地对接诊医生说:“全身都是伤。”
刘银旭的检查单上写着:被压整98小时。
这个时刻被救护车送来的幸存者,都被叫做“奇迹”。
七八个志愿者冲上前,抬担架,拿吊瓶,抱氧气袋,分工有序。他们已经非常熟悉救助程序:从灾区送来的人,下车送进医院门口的临时搭建的就诊大棚。简单确认伤情,再进医院内分科就诊。
刘银旭被安置在大厅,志愿者放下担架,退守一边,医生护士围上去开始医治。护士不停地对他说:“坚持,坚持。”有志愿者递水过来。护士拿出棉签,擦在刘银旭的嘴唇上,说:“咱们再坚持一段,一会儿检查、手术,还不能喝水。”
导尿、初诊之后,还要进行DR拍照,进一步确认受伤部位。志愿者又围上去,要将刘银旭抬起来,小男孩央求道:“不要,不要,疼。”张照生安慰他说:“会很轻的,坚持一下。”接着对同伴们说:“注意平衡。”“一、二、三,起。”
此时,边上已有灾民小声哭泣,“小小年纪,受这种苦”。同样是北川过来的一个灾民拉住医生的手:“你们一定要救活他,孩子太不容易了。”医生没说话,点了点头。
18:30,DR摄影室。
刘银旭的胸部、腿部、腰部等全身各部位在接受拍片。医护人员每将他的身体翻动一下,透视室内就会传来无力的惊叫声,观察室里也会传来医生们的惊叹声。刘银旭的肋骨、腰部、腿部均严重受损,但生命体征却相对正常。
“太顽强了。”记录伤情的主治医生兴奋得忘记了连续作战的疲惫,“血压也不太高,简直是奇迹。”说完,赶紧打电话:“现在有手术室没?张医生在吗?”
10分钟后,刘银旭从透视室出来。主治医生对等在透视室外心急如焚的志愿者一挥手:“马上手术!”志愿者又齐力把刘银旭抬上拖车。出门的瞬间,主治医生附在刘银旭的耳边问:“还有其他亲人吗?有救出来的吗?”刘银旭的眼睛顿时暗淡下去,轻轻地摇了摇头。
主治医生摸摸男孩的头,抿抿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刘银旭在北川获救时已经得知自己的亲人罹难。
“请保持道路畅通。”红十字会的成员在拥挤的医院内辟开一条路。
志愿者们紧急地将刘银旭推往后楼住院部的手术室。一路上,刘银旭不停地说:“水、水、水……”刚刚用棉签浸湿的嘴唇又一次干裂。
志愿者们只有不停地安慰他:“这么多天,一定渴得不行了。但手术之前不能喝水,手术完了,咱们就喝,坚持。”
一个名叫崔兵的志愿者轻声说:“别说话,你现在需要休息,其他的事情我们来做。”
刘银旭拉住了他的手:“哥哥,救我。”
18:45,住院部电梯间。“留几个拿吊瓶氧气袋,其余的爬楼梯,空出位置给其他伤员。”志愿者说。手术室在12层,爬楼梯的人开始飞奔上楼。
主治医生在给医务人员们打气:“这孩子前100小时靠自己挺下来,现在就靠我们了。”
“加油!加油!”志愿者们也给医务人员鼓掌打气。
18:58,刘银旭被推进手术间。
志愿者们如释重负,他们沿着楼梯拾级而下,脚步疲惫却幸福。崔兵说:“这个任务算完成了。”
“赶紧回大厅看看,但愿有更多的奇迹产生。”又一个志愿者说。
此前一天,救援队伍宣布映秀小学废墟里已没有活人,准备撤离。
但一个83岁的老阿婆,为了寻找被埋的孙子,在废墟中用手摸到了还幸存着的小尚婷。随后,搜救人员确认,学校可能还有多名幸存者。看着被救出的女儿,刘顺秋一遍遍对丈夫说:“我们应该好好感谢那个老阿婆。”
当救援队撤离时,家长们的心都碎了。
5月15日下午3时许,映秀小学操场上摆满了孩子们的尸体。操场边,坐着几位悲恸欲绝、哭喊孩子名字的家长。
他们的孩子还埋在倒塌的教学楼废墟中,两群悲伤的家长正在操场一角焚烧孩子的衣服。
这里现在已停止了搜救——公安消防支队到达映秀镇后,就全力在映秀小学搜寻和抢救幸存学生。15日中午,他们向守候在学校的家长及亲属表示,经过多次用“生命探测仪”探测废墟,已确认这里没有生命存活的迹象。
两支消防救援队随后奉命转战其他受难地。家长们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在撤离映秀前,把孩子的衣服焚烧掉——“就当孩子死掉了”。
家长们不会想到,映秀小学教学楼的废墟中,仍然有坚强的生命存活。
5月16日上午9时40分许,83岁的朱群学身穿黑衣、背着长竹篓站在映秀小学的操场上。她一遍遍重复着:“我孙娃好乖的,怕我摔跤,出门时天天拉着我的手,有好东西都先给我吃!”
朱群学的孙子名叫吴明玲,今年8月满13岁,在映秀小学读五年级,地震时被埋进了废墟中。最初三天,朱群学和儿子、媳妇天天来学校,希望搜救队能找到孙子。搜救队宣布放弃后,儿子媳妇瘫倒在床。
朱群学没有放弃。早晨六点,她又来到学校。她把长满老茧的手伸进倒塌的砖头、水泥块、预制板缝隙中探摸、找寻孙子。她说:“娃儿出来了,不管死活都要用衣服把他包回家。就是死了,我也要找到他,把他挖出来。”
在坍塌的楼梯斜顶下,她发现了一个空洞。她把手伸进去一摸,发现了有很多叠在一起的孩子。第一个是一个死去的孩子,又往下摸,发现了另一个死去的孩子,她断定那就是她的孙子:“我能摸得出来是他,我摸到他的手和脸了,他就是我孙子。”
但随后,她摸到了一个活着的孩子,她听到了一个小女孩的呼救声。
老人把发现告诉了附近的家长。
公安消防支队接报后迅速赶到学校。他们带来了两只搜救犬,围着朱群学发现的洞口搜寻。十几分钟后,副支队长王茁飞亲自下到废墟堆,确认下面确实还有学生幸存。
希望被重新点燃的家长自发围着学校里那些坍塌的废墟,寻找幸存者。救援队没有忽视家长的发现。他们重新分配人手,用工具移开碎砖和断裂的屋顶。
17时30分许,被朱群学摸到的幸存小女孩被救出来了!为了能及时救治小女孩,救援人员不让家长靠近,孩子被立即抬往集中医疗救治点。守候多时的刘顺秋一眼就看见了孩子身上那件黄色的衣服——那正是女儿离开家时穿的衣服。
刘顺秋拼命大喊女儿的名字。“妈妈!妈妈!”躺在担架上的女孩也大声叫了起来。
“尚婷,坚强点!”刘顺秋一路小跑着紧跟在担架后面。
十多分钟后,刘顺秋在救治点见到了女儿。她的一只眼睛已溃烂化脓,一条腿也受了重伤。“妈妈,爸爸还好吗?”这是孩子见到妈妈的第一句话。
此前,有人传来消息:就在尚婷快要被救出来的时候,她的爸爸尚万平跋涉两天两夜来到了映秀镇,脚走瘸了,在姑妈家暂时歇息。
“妈妈,我想爸爸!”小尚婷拉着她的手说,“妈妈,你不要把我一个人丢在这里。”
在医疗帐篷外,刘顺秋看到丈夫,走上前去,靠在尚万平肩膀上,脸上挂着泪花说道:“她有一只眼睛可能保不住了!”
“没事,只要她还活着!”尚万平轻轻摸了摸妻子的头。
刘德云是5月12日汶川地震后,从废墟中被救活的第一名被埋超过100小时的灾民。
他的成活救治,让人们看到,即使过了震后72小时黄金搜救时间,被废墟掩埋的群众仍有可能存活。
刘德云是四川绵竹县瑞峰化工厂的工人,今年50岁。刘德云说,5月12日下午2时29分,他刚把化工原料送到化肥厂一楼,忽然感到地面在剧烈震动,听到从地下发出恐怖响声,他迅速躲到了一楼楼梯下缝隙间,刚刚躲好,听见“轰”的一声巨响后,就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当他第一次醒来时,眼前一片漆黑,呼吸十分困难,一阵又一阵天旋地转,不时从四周发出可怕的响声,随后他又失去了知觉。
第二次醒来时,他清醒了一些,在求生欲望的驱使下,他想找地方爬出去,他试着挪动了几下身体,发现脚动不了,用手一摸,发现脚被倒塌的墙体死死地压住了。刘德云拼命呼救,不断用砖块敲打压住他的东西,没有任何回应,他再次昏迷了过去。
第三次醒来时,刘德云已经没有力气喊了,他不停用砖块四处敲打。“我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我要活下来,让外面的人知道我在这里,救我出去。”
刘德云也记不得他到底敲了多久。废墟里发出又一阵可怕的砖石碰撞声,刘德云以为是发生了余震,绝望中,他又昏了过去。
但这一次,生还的大门已经为他敞开了一条缝隙——进入什邡落水镇的专业搜救人员和随行的成都军区324医院救护队听到了那微弱的敲打声。时间是5月16日17时,距刘德云被埋已经过去了98小时30分。
救援人员随即开展救援。经过近2个多小时挖掘,救援人员终于看到了刘德云。正当大家欣喜若狂要把他拉出时,却发现一块巨大的钢筋水泥混凝土压住了他的左腿。这把救援人员难住了——如果动用大型吊装工具施救,有可能震动他身边混凝土墙体倒塌再次将他掩埋,医护人员一边给他输液,一边趴在他身边安慰。
由于这家企业的综合楼在坍塌时出现的“结构”复杂,营救的解放军不敢轻易下手,召集了几次的现场会,研究实施营救计划。
当时,刘德云的女儿刘源就在这片废墟上。大地震发生后,她第二天就赶到这家企业来寻找父亲的下落。可是毫无音讯,只看到父亲的面包车被砸压得几乎成了双重的铁皮,她和母亲哭着回到了家里。可就在昨天下午5点突然等到通知,她的父亲还活着。母女俩又风风火火地来找父亲。
刘源哭诉着说,就在昨天,她和母亲还跟父亲说了话。父亲在废墟中说要喝水,她鼓励父亲要坚持,父亲说,你不知道我在里头多难受啊。
有记者问:“你对你爸爸的身体情况乐观吗?”她毫不犹豫地说:“乐观!”
“你父亲要是受了伤呢?”
她还是斩钉截铁地说:“不会,我和父亲昨天还说话了呢,要是身体受伤了,怎么会活到现在呢,都快100个小时了!”
就在这时,营救的解放军喊:“家属过来!”。
她连忙跑过去,原来是救援组征求她的意见。她父亲的腿被压住了,要救出来,除非是截肢。她怔了一下,马上说:“不要腿,我要父亲!”
救援队员和医护人员围住现场,这时,空气似乎一下凝固了起来。
过了很久,突然,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几十名身穿迷彩服戴白色头盔的救援队员突然散开了一条通道,十几个救援队员高举双手托举着担架向外跑来。在一片废墟中,俨然生长出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
奇迹!刘德云终于救出来了!此时有人看了看表——18点26分,距离大地震刚好100个小时。
虚弱得已近昏迷的刘德云被救援官兵抬出来时,看到了自己的女儿。随即,他的目光指向自己的左手腕。女儿扑上去,发现父亲左手腕上,歪歪扭扭写着一句话:“我欠王老大3000元。”
经过324医院野战医疗队紧急抢救,刘德云第二天就清醒过来。他告诉女儿:“如果出不来,手腕上那句话就是留给你的遗嘱。”
原来,被埋的时候,他用还能活动的右手,掏出随身携带的圆珠笔,在左手腕上写下了“遗嘱”——他不想欠着账离开。
刘德云说,写下这句话后,他安心了许多。
救护车呼啸着驶离营救现场。
几乎同时,另一个地方传来了撕心裂肺的女人的号啕大哭声。解放军架着一个泪人般的妇女离开了现场。
一个女人说,是一个死者扒出来了。一瞬间,生死交错。那女人说,看,解放军拿着黄袋子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