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坚持三天后获救他却在担架上永远睡着了杂谈 |
分类: 如实写作 |
奇迹档案二——76小时:生命之花向大家微笑
5月12日下午地震时,东汽中学大部分教学楼发生垮塌,部分学生被埋进废墟。地震后,学生家长纷纷来到学校,在学校对面等候,希望孩子能尽快获救。
由于教学楼各有一堵危墙立在中间,救援行动相当危险,危墙可能随时倒塌。从早上9点半,陆续有一些遇难者遗体被抬出来。
上午10点多,救援队员突然在废墟的左边听到微弱的声音。专家让所有的机器立即停下,大声询问:“有人吗?”废墟下传来虚弱的回应声,队员们兴奋不已,使用生命探测仪探测发现废墟里可能有4名幸存者。随即,开始了集中抢救,而在附近,也发现了另一名有生命气息的学生。
救援现场,砖块、水泥板、钢筋随处都是,一不小心就会有砖块垮塌下去,救援队员们只有用手将砖块搬进盆子或簸箕里,然后往外清运,救援困难重重。下午5点左右,救援有了突破性进展,救援队员喊道:“快拿葡萄糖。”救援队员迅速递去葡萄糖为废墟中的学生输液,并一直给予鼓励。队员们继续小心翼翼地搬着压在学生身上的砖块。
下午6点10分,被困学生被抬出废墟,人群中有人开始鼓掌,下面接应的队员迅速将担架抬上,2分钟后,曹建强被队员们从废墟中抱了出来。幸运的是,曹建强身体状态很好,神志也很清醒。
整个救援现场沸腾了,在场群众纷纷拍手叫好,对面的家长们更是不停地高呼“英雄,你们是好样的”!掌声久久不绝。曹建强被迅速地转移上救护车,送往德阳第二人民医院。
家长们说,这些救援队员们也三天三夜没休息过了,特别是其中一名穿格子T恤的队员,“他已经救出了20多名学生,他是真正的英雄”。
在制服统一的国家地震救援队中,他显得格外醒目,因为他是其中唯一一位身着便装的救援人员。他叫陈岩,真实身份是广东东莞一家企业的老总,而在这里,他是国家地震救援队的一名志愿者。
汶川地震发生的当天晚上,陈岩和他的妻子一起,立刻带着捐赠物资赶到绵竹。曾经从事过搜救工作的他,毅然赶到救灾现场,加入到搜救工作中,最艰难的一次救援时间长达40多个小时。
陈岩将曹建强送上救护车后,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三天没合眼的他,终于有了一点喘息的机会,可正当记者想去采访他的时候,他却连连摆手,继续进行救援工作。整个休息时间不到一分钟!
在德阳第二人民医院,据初步检查,曹建强仅双下肢外伤以及骨盆有外伤,伤势并不严重,这令所有的医护人员都为这个年仅18岁的男孩惊叹。
实属奇迹!
6个小时后,他终于被救出。但他却在半小时后离开了人世。救援武警边做人工呼吸边说:“你这个‘傻子’,你都坚持了这么久了……”女记者哭喊着摇着他的手:“你醒醒,你老婆还在等你回家呢!”电视台的直播主持人哭得说不出话来,节目被迫中断……
他叫陈坚,一个在北川打工的青年,26岁;看了电视直播的观众,上网传递消息,眼泪淹没了网络……
5月15日下午4点过,在绵阳重灾区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坚已经在废墟下支撑了73小时。他被埋在像小山一样的废墟中,救援人员正在试图一层一层地切开和凿掉压在他身上的预制板。半个小时内,他的头露了出来,虽然不能动弹,但救援人员很乐观,估计再过15分钟就能将他救出来,因为只需要千斤顶给他顶出不到10厘米的空间就可以顺利将他拉出。
但很快,救援工作陷入新的困境:陈坚腰部以下是被几米厚的水泥板压住的,身子根本无法被正常拉出来。救援人员必须紧急调来特殊救援工具——双作用千斤顶,而这件工具翻越这座废墟至少需要大半个小时。
在等待工具到来的空隙,被预制板压得无法动弹的陈坚还饶有兴致地跟记者和营救人员聊起了天,鼓励营救他的人员坚持到底:“我不想我的小孩生下来就没有父亲。”陈坚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人感动,“我三天三夜没吃过一颗粮食,只喝了点水。但是我觉得我命还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蹲在废墟旁的四川电视台记者不停安慰着,让他再坚持一下。陈坚说:“说实话,头天晚上我真的差点坚持不过去了,我很想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是我回头又想一下,我不能失去他们。我确实不想放弃我家里的任何一个人,所以说我要坚强。”守在一旁的消防官兵齐声应道:“我们也不会放弃你的。”陈坚又继续说道:“我必须要坚强,为了每一个深爱我的人,一定要顽强地活下去。”陈坚一直没有停止他的说话,他坚强得令人心痛。
傍晚6点21分,救援人员抬着工具朝陈坚奔来。当救援人员用双作用千斤顶撑开一个小的缝隙后,发现陈坚腰部以下被压住的部分情况特别复杂,有三角铁、钢筋、水泥块,根本拉不动。此时的陈坚说,希望能够跟家人通话:“我的老婆叫谭小凤,我家在桑州。这辈子我没抱太大希望,只想我们两个和和睦睦地过一辈子就行了。”
傍晚6点半,营救工作正式展开。救援人员也匍匐在废墟下设置机器,旁边的人让陈坚哼哼自己平时喜欢的歌,而他却“一、二、三”吃力地哼起了号子,为自己、也为营救人员鼓劲。他一边呻吟着,一边用颤抖的声音数着:“八、九、十……”声音虚弱,但充满力量。
晚上8点15分,营救人员欢声雷动:“出来了!出来了!”此时的陈坚却虚弱得只剩下呻吟。在瓦砾堆积如山的废墟上,大家抬着陈坚摸黑艰难前行。“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众人呼喊着。但在苍茫的夜色下,满面尘土的陈坚渐渐地不再回应众人的呼喊……
陈坚,这个用爱和勇气温暖自己、鼓励他人的男人太累了,他在废墟下躺了近80个小时,终于迎来了救援人员,但当人们把他抬出废墟后不久,他却趴在担架上永远地睡着了。
当马小凤从昏迷中醒来时,发现周围一片漆黑。浑身无力的她,用唯一能动的左手迅速检查了身体,发现后脑勺流血了。马小凤立即用书将自己的头垫起来。
这时,马小凤右边的一座墙壁外传来了同班同学殷少华的声音。她立即大叫殷少华的名字,两人取得了联系。马小凤慢慢地冷静下来,调匀呼吸,把手和腿从石缝中抽出来。
可是,随后殷少华告诉她,她的腿被砸下来的天花板砸着,动弹不得,要马小凤帮忙拉她的裤腿。马小凤使劲拽着她的裤腿拉,可是毫无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殷少华的声音越来越弱,慢慢地,一墙之隔的殷少华没有了声息。“我知道她不行了。”那是马小凤在整个被困过程中最绝望的时候。
曹健强告诉马小凤,他的腿被压住了,只要把压住他的水泥板挪开就可以出去了;随后,他又鼓励马小凤,她的伤情最轻,四肢都可以活动,不能默默等死,一定要积极自救。“我们互相鼓励,告诉对方不能哭,只要一哭就会浪费能量,我们要尽量冷静,小声说话,不要激动。”
“在最后几十个小时里,我们就有4个人一起说话了,大家就在废墟里相互鼓励。”马小凤说,他们互相之间告诉对方,千万不能睡觉,“我们很害怕自己一睡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有一段时间我很饿也很渴,”马小凤说,“我曾看过有人在困境说喝尿生存的故事,但是我当时还没有想过要这样做。”经过近75个小时的等待,这帮被压在最深处的孩子们的呼救声引起了救援人员的注意,随后,4人被先后救出。
马小凤说,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些救了她的人,“大家都不休息在抢救我们,我很感动,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当一个志愿者,像他们一样来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