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场有一种通用语

(2007-04-16 13:18:45)
分类: 职场狐狸经

     我在杭州的职场呆过半年时间,对这里印象颇为不好。主要原因是,我听不懂江浙一带的方言,而同事们因为只有我一个外地人,相互用地方话沟通,我常有孤立无助,大有被他们遗忘之感。我的上司见我在场时,往往会说几句普通话。我注意到他有时因为我在场,别人用地方话询问,他却用普通话作答,使我当时感受了一种温情。另外,有位中年女性,也会用杭州普通话与我作答。我现在想起她,也觉得这人充满了善意。

     这只是我生活的一段小插曲,却因为别人几句普通话而久久铭记于胸。

     其实,这并不是我的职场同事的错,因为只有我一个外地人,他们往往会忘记我不懂杭州话,只有细心的上司和那位善意的女性才照顾一下我的感受。

我悟出这点感受,是几年后结婚时回妻子的老家。亲戚们见我回来,起初会憋几句普通话与我对答,过会儿他们就转为说家乡话了,我知道他们绝不是有意冷落我,而是他们用普通话表述,很不习惯也憋得难受,或者是讲着讲着就忘记了我听不懂他们的话,因为我与他们之间毕竟很亲近的。

    我在妻子老家,因为语言,便产生了一些隔膜。

    我举以上两件例子,是想说明,职场的语言十分重要的。因为职场中人,多是从四面八方而来,如果没有一种通用语,往往被别人误读。比如我们在南京市工作,南京市民说的是南京话,顺溜自然贴切,脱口而出,如果全部是南京市民扎堆之处,自然从外地来的人,也要很快地熟练掌握这种方言,不难以得到他们的认同。可是我们在机关社团,外地外省人群较多,大家便会遵循一种规则,就会说普通话了。有些本市人,同样也进入机关工作,因为是土生土长,自然想不到改口。但乡音不改就被外地人感到了你的土气。

    感到土气还是一个方面。因为在大多数职场人用普通话交流时,你坚持用方言表述,还有另外的一种损害,就是被人认为这类人特别有个性。因为话语封闭,可以被人解读为很固执,难以交流,缺少执行力。你的工作尽管和别人做得一样出色,但经常被人关注、挑剔。

    但如果是方言甚重的职场最高领导。这种乡音难改反应到他身上,却成了一种风格,一种特点,甚至会形成特定企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过去有个亲戚在部队时不会讲普通话而多次遭到批评,好不容易讲会了普通话,却复员回了家,回来后一时难以改掉憋脚的普通话时,又被乡人说你山东驴子学马叫,拿腔捏调。这个事例形象地说明一个人在职场不会运用通用语的损害,会到致你被一个职场关在圈外,使你不断错位。迁升的机会自然少了,情绪不断地受到影响了,批评多了,被人议论得也多了,慢慢地你就越来越讨厌你身处的职场了。在你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时,你已经被解职了。

    另外,本人还有这方面的体验。比如某人因为某种原因请假半年一年后,再回到职场,发现员工间流传的话语里,有些比较特定固定的词汇,这是因为集中学习或者权威人士的个性语言,在职场范围里传播,而你因为暂时脱离职场,而对通用语的疏离,与同事产生了陌生感。可见职场通用语很重要。

    职场的通用语,它暗合某种潮流,或者有一种趋同性。

    职场通用语,其实是某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