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朋友,是一位有才华的纯文学作家。我每每和他交流,总会为他的一些思想观念所吸引。他声音洪亮,说到兴致时,像讲演那般地用比较标准的播声员腔调。常会随口引经据典,满腹经纶。谈吐到了豪兴,还会吟咏诗词歌赋。他常常得到大学的邀请,为大学生们授课。
他也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属于那种成熟的男人类型;又一副书生模样,两者相得益彰,很受女性青睐。应该说,他处理一些事情时,会把握起码的度。
他业务能力属于过硬的那种类型,升迁的机会也常光顾。但,我们这个性情中人,在职场率性为之,所以一直不大顺利。
我注意到了他两件事情,感到他职场不顺的端倪来。
一次竞聘部门副主任这个位置时,他在十分钟的演讲中,引经据典六七次,甚至用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名言。演讲结果他自然拿下了这个小小的位置,但对他的议论也不少。
他怎么会在这样一个小位置的竞选上,发挥了如此才华呢?据我分析,他要去竞选这个小位置,的确对他是一种羞辱,因为他早就可以拥有更大的平台。但他不得不去竞聘,这就是职场的无奈呀。本来他自己就落后了他人几个位阶,如果看不起这样小位置而放弃的话,后来的年轻人的风头越来越强劲,今后的机会恐更少了。于是,斯文扫地也得参与其中的博弈。
在这样的讲演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却避离了演讲的主题,或者说他把拥有的这次话语权封闭在自己的某个层面的想象中了。到致给人以话柄。
无独有偶,我曾参加过一个招聘会。有位年轻人,蓄长发,脸型削瘦,一看就是才气横溢,倍受压抑的那种人。主考官向他提问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还大发感慨。以至主考官多次提醒他“紧扣主题”,三次卡断他的时间“时间到。”他进入了自己设定的话语圈,忘记了他为何而来,结果不言而喻,他落选了。
我也聆听了他的另外一次发言。他提出的问题,其实是正确的,可以说是针砭时弊的,有利于这家公司今后发展也是值得参考的。
但他的情绪化,参杂的其他因素使发言效果贬值了许多。上得台来,没讲几句就脱下外衣,满脸的冲动溢于言表。发言完毕,使人感到他这个受害者,在此发言中报了一次仇雪了一次恨。尽管这次他没有引经据典,但他的情绪化把自己的演讲的境界降低了几个档次。
身处职场的人,因为深陷其中,往往不能自拔。许多在职场不太得志的人们,总希望从自己其他的优势中来弥补其不足,其实大谬不然也。
因为,职场不接纳你的其他才华,会被同事解读为你在卖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