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31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七十七)

标签:
高考作文2007湖北 |
分类: 教育 |
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
(七十七)2007年湖北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例文一]
我喜欢听那温柔得如丝竹的吴侬软语,不禁就会想起古代那些江南华裳,还有那似水的女子;我喜欢听那韵味儿十足的京腔,那缓慢的语调,不禁让人生出一种怀旧的情愫。是的,它们都是我的母语中开出的最绚烂的花朵,所以我爱我的母语,我与她有着化不开的情结。
喜欢在暮秋的黄昏,捧一本发黄的诗集,斜倚楼栏,轻轻吟咏“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诗句,于是记忆就在那一瞬间飘散开去。暮色四合的时候,夕阳在青石板上洒下它的余辉,朴素的阁楼,孤独的人儿,离愁的煎熬化作点点相思泪。也许这就是我的母语所独有的诱人之处,三言两语,却总是让人思绪飘飞。
喜欢在天光大亮的时候,独自一人坐在清静的林子里,品味一篇篇精美的散文,体味文字的温存与深韵。刘卫东曾写到“我一直认为我的母语和中国古代的鼎都来源于青铜的精华。一言九鼎,把语言的美推至一个后辈难以企及的地步。”精到的比喻,它使我一下子就领悟了母语的那一份厚重感。也许这就是我爱着它的原因吧,因为它厚重,总是让爱上它的人防不胜防,我就那么沉醉其中了。
以上是第一主体层次:喜爱那多彩的、诗意的、厚重深沉的母语。
当我看着我的同胞淹没在朗文、牛津的坟墓中,当我看着吃着汉堡、牛排的洋人操着一口极不标准的普通话登长城时,于是我哭了,长长的泪线中我看到的是和我一样黑眼睛黑头发的他们,青衫长褂成了西装革履,低语吟哦也被高声的喧哗所吞噬,我的母语也失落在了无情的江水中。再没有了浅青色的油纸伞,也没有了狂放的胡人铁骑,他们都被囚禁在了历史的铁匣中,只是我的母语,我的中文,你在哪儿?我看见柳永在哭,泪水打落在艳红的花丛中;我看见东坡在哭,泪水雨点一般洒落在黄河的江水中……
但是,我的心突然静了下来,因为透过这些蠕动的人群,我听到了嵇康遥远的绝响,我听到了阮籍的那一声长啸,我听到了李白对月长叹……是啊,他们其实一直都在。我的母语,她一直都没有远离。
我深爱着我的母语。在每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当我面对黑暗时,耳边总会想起母亲的那句“孩子,别害怕”,于是就有了大步前行的勇气。在每一个凄冷落寞的黄昏,当我孤独寂寞时,耳边朋友的那句“朋友是一辈子的事”总是让我倍感温馨。这就是我一直深爱的母语,她总是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让我的生命的路途上布满欢声笑语。
粉黛,朱门,长街,一幅清清街景;斜阳,疏林,老树,一派落寞气象,是文字,使它们有了更深刻的意象,是中文,给了它们新的繁盛。
中文,我的母语。那些以梦为马的诗人,因你们唱响春天的绝响;那些以笔为矛的文人因你们演绎生命的绚烂。那呢喃的声响,就像那些黑眼睛黑头发的人们,永远是那么的亲切。
以上是第二主体层次:领悟那民族的、永远的、融入生命的母语。
我的母语,我深爱着你,那化不开的母语情结,永远是我最温柔的记忆。
【简评】这是一篇感情丰富、思想深刻、行文洒脱、文采飞扬的考场作文。作者的文学功底十分深厚。文章分为两个主体层次:第一主体层次写的作者对那多彩的、诗意的、厚重深的母语的喜爱。第二主体层次写的是作者对于母语地位丧失于现今社会的伤感。但更深刻地领悟到了母语的真谛: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文化,深深的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本文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后半部分。母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而是深深融入中国人血脉的文化。简单质朴的语言蕴含着真情,而用文字演绎生命的绚烂更是母语的内涵。深刻的思想加上诗意的语言,让人读来如啜香茗,满口余香。
[例文二]
还记得“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这句诗吗?每当看到它,仿佛就看到我们的祖先前辈们拿着毛笔写方块字的喜悦,喜悦至极,他们就成了“非人磨墨墨磨人”磨出了隽永的中国字,也磨出了地地道道、纯正丰富、美丽无比的母语,但在物质极其充裕的今天,她柔弱的身体被我们粗鲁地腐蚀,她美丽的容颜正在被我们无情地诋毁。
一、网络时代,母语正被侵蚀
今天,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它成了人们交流思想不可缺少的平台,它为我们带来的好处无须多言。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网络流行语接二连三地出现,譬如“网虫”“黑客”“防火墙”“依妹儿”“帖子”等,它们在传承者的口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说出来,更有甚者上网见面说“hello”,下线时“886”。他们却不知这些所谓流行词派大多背离了传统的组词方式,和辞典意义不甚关联。当你看到这些毫无内含意韵、更无精神载体的语言时,你不觉得这些臆造的符号有悖于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意味深远的美称吗?你不为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精髓如今却被如此对待而汗颜吗?
二、英语时代,母语正被冷落
随着中国加入WTO,英语教学已在全国普及,本来作为工具,适当了解和学习英语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个人发展有一定的好处,但对英语崇拜到了要以英语通四级才给学生发毕业证,选幼儿园要双语幼儿园,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上全用英语、语文教学用英语的地步了,这委实让人觉得太悲哀了。你能想象,今后见面打招呼用“Hi, What a wonderful weather”,大学生外语通四级、六级,汉语通初级的凄凉景象吗?我们能忍受被ABC包围的中国国度吗?当这些不堪想象的景象接踵而至时,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难道不该为母语被冷落而愤恨悲哀吗?
面对中华民族特有的、千百年来炎黄子孙所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文化基因的汉语,当她被侵蚀污染时,作为传承人的我们,请负担起一点责任。尊重他,理解他,规范运用他,创造他,让具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气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深思哲理的意韵深长的汉语充实我们的生活,升华我们的灵魂!
让我们善待母语,再铸母语的辉煌。
[例文三]
有一种恨源于忘记。——题记
某一天,我用你的声音第一次喊出了:“妈妈。”妈妈立即解开围裙跑到两里外的镇上给我买糖。某一天,我用你的躯体第一次写出了自己的名字,老师高兴地告诉来接我的妈妈,妈妈又跑到店里给我买了一些糖。某一天,老师告诉我们你是我们的母语,就和妈妈的话一样亲切而神圣,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存在。
于是,我明白每一个中国人其实都是你的孩子,喝着你的乳汁长大,唱着你谱写的歌曲成长。
渐渐地,我上初中了,学校新开了一项课程——英语。有人告诉我:“学好英语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习中文。” 于是我努力地亲近着英语,同时也有一种不得不学的推动力促使我把百般的热情都投入到她身上。年少轻狂的我不知道什么叫收敛,什么叫适可而止,我把可怜的你凉在一边,以为爱英语就一定会到达爱你的目的――真是荒唐!
三年后,因为英语取得高分,我如愿以偿地到了市重点高中,当时我就有一种感受:从现实利益出发,英语比母语更重要。为了我的将来,我每天都生活在英语的气息里,我狠狠心对自己说:“没有我,母语照样可以活,不是还有十三亿孩子去爱你,孝敬你吗?多一个,少一个爱你的人也没什么关系。”
又过了三年我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也是源于英语对我的帮助,我进一步地感受到了她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你能给我带来这么多吗?
英语对我说:“只要勤奋,刻苦,幸福是必然的。”曾记否,你也对我说过:“需要不断积累,不断思考,不断体会,不断……”太多的“不断”,太空的东西,总让我对前途感到渺茫。看到了国外的奢华,我更加勤奋,忘我,当然也忘记母语。
四年后,我来到了美国,有了一份安稳地工作。当然,找了一个美国妻子。
又过了一年,我们有了一个男孩,取名叫Romeo,讲英语。
再过了一年,有了一个女孩,取名叫JuLiet,也讲英语。
我们一直幸福着,孩子们就在我为他们讲述英语帮助他们父亲成功的过程中长大了。
再过了二十年,他们都有了家,也有了孩子,有着帅气的英文名字,也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
突然有一天,孙女跑来问我 “If you want to watch more,please go upstairs” 在中文里是什么意思,我无言以对。“Are you Chinese?”我当时就懵了,疑惑地问自己:“我是中国人吗?”我一下子找不到自己了,我的父母在哪,我的孩子们又是谁?我像一棵树被拔离地面,头晕目眩。
此时,我从地狱里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