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大绩老师
王大绩老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971
  • 关注人气:23,4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06月22日: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

(2013-06-22 13:59:55)
标签:

2013

北京

高考

诗歌

古风

分类: 教育

2013年06月22日: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

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①重视诗歌,淡化题目,联想和想象;

               ②聚焦诗歌重要文字信息,把握形象;

               ③连缀形象,将其转化、上升为意象;

               ④理解意象,体会诗歌中诗人的感情;

理解诗歌

①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

②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形象,整合诗歌意象;

③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推断;

④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变成一篇散文。

[2013年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译诗                          古风(其十)

齐国素有风流倜傥的才俊,其中尤以鲁仲连特别高妙。

它就如一轮明月深藏海底,一朝涌现就展开璀璨光耀。

击退强秦的声威振动天地,后人世代仰望那余辉朗照。

把千金重礼看得很轻很轻,回头向着平原君淡淡一笑。

我也是个淡泊闲适的人啊,展开胸襟我们可以做同道。

选择题目

①选项着眼于诗歌的词句,不是专业术语;

②聚焦比较,判断选项的确切根据或误点。

[2013年北京卷·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参考答案]B(“遗忘”错误理解了诗中的“仰”)

简答题目

①聚焦形象,转化意象,不纠缠专业术语;

②连缀意象,理解感情,连缀起答案要点。

[2013年北京卷·1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参考答案]这首诗,诗人李白借助鲁仲连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表现了鲁仲连卓越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诗人把鲁仲连的出仕比喻为明月出海底,表现了对他的极高评价。“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一句而来,说明其光芒穿越时空,照耀后人,使人敬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这两句说平原君要以官爵千金相赠时,他却推辞离去,足见他高尚的品格。李白就是以鲁仲连为楷模,表达自己热爱自由,渴望建功立业,同时又希望自己也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功成身退。

[备考答案]在这首古风诗里,李白塑造了鲁仲连倜傥风华,功垂青史,高洁淡泊的形象,从三个层面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在人才辈出的战国时代,鲁仲连尤其以高风亮节,雄才大略而出类拔萃。这赞语表达了李白所艳羡,也是李白的才华自诩。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当情势需要合力抗秦的时候,鲁仲连应时现身,如明月出海,一扫雾霾,照耀天地,成就功业,声名远播,千秋万代为后人仰慕。这比喻与史实寄托了李白出世建功,名垂青史的雄心壮志。这是李白当下或表层的人生追求。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当功成名就,鲁仲连却淡淡一笑,谢绝了重金酬谢。这种淡泊情怀,真可引为千古知音。这细节描述与直抒胸臆揭示出李白淡泊高远的人生追求。这是李白终生或深层的人生理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