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12月27日:201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㈢

(2011-12-27 21:07:02)
标签:

2011

高考

解析

语文

浙江

分类: 教育

2011年浙江省高

语文试题解析

 

[2011年浙江课标卷]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文本阅读要点]

考试目的:两三分钟准确把握文本思路。

备考目的:明确并强化信息比较的意识。

大致步骤:

①注意作品题目,据此体会作品的思路和主旨;

②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并把握重要语句;

③合并某些相关的铺陈语句,关注概括性语句;

④提取压缩重要语句,把握语段大意文章思路。

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这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修改)

[思路结构]

铺垫:遭遇厢票错误

引入:采访写信读者

错因:两节第9车厢

一错:后节空无一人;车长乱排车厢

再错:摘掉第9车厢;错摘第9车厢

 错果:甩落第9车厢

尾声:错误可笑可恼

[2011年浙江课标卷·17]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备考答案]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如下作用:

    一、用作铺垫,自然地引出“第9车厢”的故事;

    二、现身说法,使“第9车厢”的故事真确可信;

    三、烘托强化,表明“第9车厢”故事的普遍性。

[2011年浙江课标卷·12]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

[参考答案示例]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

[备考答案示例]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乘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欢迎您来基辅面谈,相信您定会不虚此行!

[2011年浙江课标卷·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第三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备考答案]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主体部分。这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小说故事情节的考量。故事主体有错综复杂的情节,涉及列车长、乘务员、几个车站和众多乘客。第三人称的角度便于自由调度,更适合简捷晓畅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的考量。小说揭示一种管理混乱、脱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思想方法,具有鲜明、强烈的批判精神和讽刺力度。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使夸张的情节显得真实可信。故事戏剧性的效果与第三人称的客观冷静的叙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11年浙江课标卷·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参考答案]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备考答案]这一句描写了从车窗外望,看到被甩落的第9车厢所在的备用道周边景象:“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出一派空旷、荒芜、凄冷的氛围。象征性地揭示错误的可悲后果,烘托、表达了乘客迷茫、失落、无助的感情。

    作为一位中国读者,我们在赏析中更可以透过冷月之“圆”,体会乘客心情。从旅游泡汤的故事结局,悟出“圆月”不圆,人心“冷冷”的寓意。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小说的主旨。

[2011年浙江课标卷·15]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示例]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堆。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备考答案提示]一、就小说具体的故事情节而言;二、从社会生活的普遍意义而言。

[认识扩展]获得“备考答案”的过程,是“读”和“写”的综合思维过程,核心是思维。“读”是准确获取信息,经由思维转换,形成答案要点的过程;“写”是充分展示思维,对答案要点进行转换、梳理,外化为文字的过程。这是一种“自觉”的思维过程。其“自觉”的基本特征是比较,或曰琢磨,或曰推敲,或曰斟酌——这应该是语文的基本思维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