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201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㈡
(2011-12-26 21:58:28)
标签:
2011高考解析语文浙江 |
分类: 教育 |
2011年浙江省高考
语文试题解析㈡
二
[文本阅读要点]
考试目的:两三分钟准确把握文本思路。
备考目的:明确并强化信息比较的意识。
大致步骤:
①各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重要语句;
②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
③连缀重要词语,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
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们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些知识对人类的存在而言就是真理吗?显然不是,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就有这个意思。“改造自然”是科技文明的一个基本观念,但它却蕴含着摧毁我们生存根基的各种危机。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改造自然”的本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每每谈到这点,我都要对中国先人曾经的睿智心生敬意。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创造的都江堰四六分水的治水法,直到今天都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一个体现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则。“堰”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在达到人的引水目的同时,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而“坝”则意味着对水的强硬抗衡,对水流方向的强力阻遏,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哲学家指出,这才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但从哲学角度看,对我们生存性命攸关的根本自由是我们对真理开放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乃是后发于它的。如果我们看不清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的思想还被各种偏见、流行的概念所蒙蔽,那行动对我们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往往也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也许,退后一步,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那种疯狂的自我表现,包括由此而生的扭曲行为,倾听自然,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存在的真理就可能向我们敞开。
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的变革。以遗传工程为例,难道我们已经想好我们打算排列出何种遗传基因组合吗?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遗传工程的手段,但并没有产生出把这种手段用于造福人类最高利益的人的智慧。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次的核灾难是自然向人类的又一次敞开: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思路结构]
①自然向人类展开完整的真理
②对真理开放的自由生存攸关
③人类需要洞察自我真实存在
[选择题目要点]排除干扰,认清实质
①定位——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择出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照应句;
②对照——比较选项和照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相对照,可以接受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③判定——对照中需要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从而快速、准确判定选项的正误。
[2011年浙江课标卷·8]下列不属于“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的一项是
A.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
B.洪水、海啸等诸多自然灾害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
C.科技飞速发展,但人类并不清楚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D.真理是整体的,而我们对知识、技术的认知常常存在局限。
[解析]参考答案:B(符合题目要求)
A.相关文句: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往往也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
问题实质是:不属于“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
正误判断:否。
B.相关文句: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改造自然”……的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
问题实质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不属于“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
正误判断:是。
C.相关文句: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次的核灾难是自然向人类的又一次敞开: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问题实质是:“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不属于“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
正误判断:否。
D.相关文句: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问题实质是:“视野偏狭”需要“施加影响”不属于“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
正误判断:否。
[扩展说明]重要信息显示着考查的实质,次要信息起着干扰的作用。由“试卷问题”转向“实质问题”,应该是一种“自觉意识”。这一“自觉意识”的确立与巩固,将保证我们快速拨开“试卷问题”的迷雾,使“实质问题”水落石出;还可以帮助我们判别模拟试题——只有可以形成简明的“实质问题”的题目,才是高考可能考的题目。新课改语文试题在这方面必须坚持传统。
[2011年浙江课标卷·9]下列各项中,最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项是
A.人类应顺从自然。
C.人类应与自然共济。
[解析]参考答案:C(参照全文思路结构)
[简答题目要点]清晰其途,丰腴其实
①提取信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提取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
②转化信息——通过联想做出推断,调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
③连缀要点——根据答案要点之间的主次和逻辑关系,连缀要点,形成连贯、规范的答案;
④答题原则——独立思考,不迷信参考答案。做到文本要点无一遗漏;作答无一词无根据。
[2011年浙江课标卷·10]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的具体内涵。
[参考答案]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后果,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技术,达到与自然共济(适应、协调与自然的关系)。
[备考答案]“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指努力实现对真理开放的自由,在充分认识技术对人类的可能后果的前提下发展科学技术,协调与自然的关系,在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