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11月12日:高考语文试题专题㈦选考现代文阅读

(2011-11-12 14:51:24)
标签:

高考

试题

必考现代文

阅读

传记

高考语文试题专题㈦

选考现代文阅读

 

实用文章阅读

【传记阅读·2011年辽宁课标卷·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文本阅读要点]

考试目的:两三分钟准确把握文本思路。

备考目的:明确并强化信息比较的意识。

大致步骤:

①注意作品题目,据此体会作品的思路和主旨;

②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并把握重要语句;

③合并某些相关的铺陈语句,关注概括性语句;

④提取压缩重要语句,把握语段大意文章思路。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只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移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子,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了。”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 l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予有悔大丈夫”。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王元<华罗庚》)

[思路结构]

华罗庚数学研究的特点

华罗庚数学研究的方法

华罗庚教学读书的方法

华罗庚数学研究的成果

华罗庚数学研究的态度

 [选择题目要点]立足思辨,认清实质

①定位——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信息,在文本中择出与之“照应”的信息,据此确定选项的相关域;

②思辨——以全文主旨、内容、情节为背景,在相关域中思辨选项有无根据,是否合乎事情事理、文意文理;

③判定——思辨中需要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从而快速、准确判定选项的正误。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左邻右舍”,就无异于“画地为牢”。

B.在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

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

E.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解析]

A.相关域: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

赋分:3分。

B.相关域:“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赋分:2分。

C.相关域: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赋分:1分。

D.相关域: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

赋分:0分。

E.相关域:参看全文。

赋分:0分。

[简答题目要点]清晰其途,丰腴其实

①提取信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提取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

②转化信息——通过联想做出推断,调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

③连缀要点——根据答案要点之间的主次和逻辑关系,连缀要点,形成连贯、规范的答案;

④答题原则——独立思考,不迷信参考答案。做到文本要点无一遗漏;作答无一词无根据。

⑵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解析]

参考答案:

①他的数论研究已经达到真正的高水平;②原有的研究领域已无发展空间,改行使他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大;③由此及彼,自然“漫”出,使他的数学生命焕发光彩。

备考答案:

因为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研究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的高水平,为了向更高的水平攀登,他主动改行,把握住退却的时机,不再坚执于一味的“专”,而是“漫”开来: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移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是符合其治学之道的。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越来越大。从而获得了更辉煌的成果。因此说这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⑶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

[解析]

参考答案:

①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②重视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③教给学生“从薄到厚”“从厚到薄”的读书方法。

备考答案:

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一、不仅要注重方法,尤其要注重原则,对于方法,要简化和贯通;

二、教师要重视改作业,要敢于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以训练同学掌握“想”的方法;

三、教给同学“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

[探究题目要点]以本为据,合理探究。

①遵循“提取转化”重要信息的途径,回答做到要点完备;

②按照题目要求的方向范围探究,做到有理、有据、有节;

③连缀要点要逻辑合理、主次分明、言之有序、语言流畅;

④备考中可在探究方向范围向外再延伸,扩展到写作领域。

⑷“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参考答案:

    观点一: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很有创造性。

    ①“弄斧必到班门”,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到帮助与指教,提高自己;②“观棋不语非君子”,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来;③“落子有悔大丈夫”,发现自己的研究有缺点,一定要及时改正。

观点二:没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会造成对这些熟语的误解。

①“班门弄斧”只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②比赛场上,必须尊重棋手,“观棋不语真君子”;③遵守比赛规则,“落子无悔大丈夫”。

观点三: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又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①为人做事,切忌“班门弄斧”;求知问学,“弄斧必到班门”。②赛场观战,“观棋不语真君子”;乐于助人,“观棋不语非君子”。③弈棋对决,“落子无悔大丈夫”;知错即改,“落子有悔大丈夫”。

备考答案:

“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班门弄斧”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观棋不语真君子”说明比赛场上,必须尊重棋手;“落子无悔大丈夫”则提醒人们遵守比赛规则。

 华罗庚很有创造性地使用这些熟语。他用“弄斧必到班门”,表达的意思是:敢于与高手交流,才能得到帮助与指教,提高自己;他用“观棋不语非君子”,表达的意思是: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他用“落子有悔大丈夫”,表达的意思是:发现自己的研究有缺点,一定要及时改正。

 由于华罗庚在改动这些熟语,用于自己的表达的时候。语境清楚,意思明确,所以不会影响对熟语的一般理解和使用;而且这些熟语为人们耳熟能详,能收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效果。

【阅读·九个主题词】

生活、语言、思维——坚持语文本色

精选、精思、精练——辨清考试备考

聚焦、转化、连缀——强调思维勤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