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03月12日: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知识因素

(2009-03-12 00:53:55)
标签:

杂谈

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知识因素

北京    王大绩

语文知识有两个范畴:一是语言积淀,例如识记汉字,背诵古诗等等。这一范畴不具备严密的体系,却与语文能力密切相关。二是专业知识,例如汉字结构、语法、修辞、文言句式、标点符号以及文学常识等等。这一范畴基本属于对语言或文学现象的梳理和解释,与高考语文要求的能力没有必然关联。

语言积淀,主要取决于课堂上、生活中的留意和积累,备考中要根据个性需求,系统梳理,弥补漏洞。专业知识,平时语文学习中要予以关注,备考中,则大可不必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构建什么“知识树”做细密梳理。

高考语文试题以能力立意,试题也包含着相当的知识因素:有些题目知识因素重些、直接外显些;有些题目知识因素轻些、间接内敛些。高考语文试题不考名词术语,涉及的知识内容,主要属于语言积淀这一范畴。

审视《考试大纲》和试卷实际,高考语文试题涉及的直接知识因素,主要包括四个层面,八个要点:

A.汉字:汉字字音,汉字字形;B.词语:近义词语,成语熟语;

C.文言:文言实词,文言虚词;D.其他:名句名篇,其他知识。

这八个要点在试题中的体现又有所区别。

第一种情况,直接考查知识积累:汉字字音,汉字字形,名句名篇。

试题对这一部分所考查的是纯粹的知识。当然在积累过程中,识记能力起着作用,但落实到考查,要求的就是知识积淀。

⑴汉字字音

考点特征:试题中极少涉及难字和特殊读音;考查重点为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及其他习惯性误读字。

相应对策:在掌握普通话读音的扎实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注意习惯性和方言性误读字,有针对性地查补漏洞,圈定重点范围,解决个性化误读问题。

⑵汉字字形

考点特征:试题中极少涉及艰深生僻的难字、怪字;考查重点为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及其他习惯性别字。

相应对策:在扎实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注意习惯性错别字,有针对性地查补漏洞,检查积累,圈定重点范围,做到快速、准确判断。

⑶名句名篇

考点特征:考查以课内学过的篇目为重点,尤以教材内要求背诵默写的古代诗文中的第一流名句为重中之重。

相应对策:备考中注意默写、背诵与熟读相结合;默写时注意校正容易写错的关键性字,容易混淆的关键句;背诵、默写要自觉地与写作表达相结合。

第二种情况,结合能力考查知识:近义词语,成语熟语,文言实词。

试题在这一部分中,不是静态地考查知识积累,而是与能力考查相结合,在动态使用、比较判断中考查。

⑷近义词语

考点特征:考查重点为近义实词,大多是在相异语素上体现词义的差异;也考查某些近义副词(相异语素)、关联词语(逻辑关系)。

相应对策:在扎实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备考复习中进一步检查积累,瞄准相异语素,作动态使用状况中的对照比较,进行适当的归类。

①侧重有所差异[]简洁(保洁,侧重于没有冗杂),简捷(快捷,侧重于不拐弯抹角);

②针对不同对象[]篡改(篡权,针对重大问题),窜改(逃窜,针对一般问题);

③词义有轻有重[]宽待(对待,词义较轻),宽贷(饶恕,词义较重);

④范围有大有小[]战争、战事、战役、战斗(词义由大到小递减);

⑤感情色彩不同[]牟取(非法手段,贬义),谋取(谋划,中性);

⑥文体色彩不同[]休息(多用于书面语),歇息(多用于口语);

⑦词性用法不同[]必需(形容词,可修饰名词)必须(副词,不用于名词);

⑧领会修辞效果[]窗口(有比喻义),窗户(没有比喻义);

⑨判别逻辑关系[]只有……才(必要条件),只要……就(充要条件);

⑩明了使用习惯[]得以/能够(前者不用于否定式),由于/因为(前者不用于倒装句),再三/一再(前者主体必须是人),顺/沿(前者适用于形象动作),往往/常常(前者表明规律条件),多少-稍微(前者不受“只”的修饰),至于/对于(前者引出另一问题),且/又(前者不连接反义词)。

⑸成语熟语

考点特征:考查重点为成语,多是较常用的成语,少有过于浅白或艰偏的;也考查某些常用熟语,包括俗语、谚语、格言以及歇后语等等。

相应对策:在建立起丰富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备考中进一步检查积累,纠正望文生义、偏解语素等成语使用常见的毛病。

①不要望文生义[]穷家富路(不能理解为“致富之路”);

②不要偏解语素[]贻笑大方(不能理解为“遗笑于人”);

③不要错解语素[]不刊之文(不能理解为“滥调文章”);

④注意感情色彩[]刮目相看(不能理解为“另眼相看”);

⑤注意适用对象[]灯红酒绿(不能理解为“张灯结彩”);

⑥注意适用范围[]心有余悸(不能理解为“心有所惧”);

⑦把握词义演变[]空穴来风(不能理解为“七月流火”);

⑧注意使用习惯[]望其项背(不能用于否定式)。

⑹文言实词

考点特征:考查范围为常见文言实词,即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或其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考查重点为古今词义有差异又有关联的部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

相应对策:既重视掌握文言实词知识又兼顾结合文意理解的能力,知识积累与能力提高并重。

  第三种情况,考查能力的切入点。

试题对这一部分的考查只是一种命题方式,一种考查能力的切入形式。

⑺文言虚词

考点特征:考查范围为常见文言虚词,考查重点是常见文言虚词范围里一般用法中比较特殊的那些用法;试题中考查文言虚词,意在考查对文句、文意的理解,并且往往与教材中的文句对照比较。

相应对策:复习的重点不是罗列虚词知识,而是与理解相关文意结合;还应该熟悉课文,在对照中才能够主动。

第四种情况,无法也不需要复习。

考过的内容不会再考,模拟试题、复习资料中的相关内容,高考题也会尽量回避。因为无法预测,所以不可复习,因此也不用复习。

⑻其他知识

考点特征:考查的重点为词语的积累,例如全国卷考查的“敬辞谦语”,北京卷考查的“带‘半’字的常用语”。

相应对策:平时课内、课外语文学习中注意积累,备考中仅只从相应考点的角度不用复习;但从有利于阅读和写作的角度,可用于补充语言积累,也要注意题目的具体要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