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28日:由“青歌大赛”听到和想到的(二)
(2009-02-27 23:50:12)
标签:
杂谈 |
由“青歌大赛”听到和想到的
北京
[续昨]
说到这里,我不由又想起了上一届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命题对话”的某些片断。针对选手思维闭塞的状况,余秋雨评委指出:“第一次合作”、“朋友”,不一定就谈你们这一歌唱组合之间的事。他举例说,人和小鸟的朋友关系可以给人启示,两只蚂蚁的遇合同样难得可贵。
上届比赛,还有一个“命题对话”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次挫折或障碍”。多数歌手谈的是唱歌忘词、唱歌跑调。只有一位歌手与众不同,她谈到小学歌咏比赛得了大奖,欢天喜地回家路上,一位拾垃圾的老人向她竖起大拇指,当她忙不迭道谢时,没想到老人说:“我不是在夸你,我是夸你身后那个拾垃圾的,称赞他垃圾拣得多。”这位青年歌手记得并说出这件小事,已属不易;但她仅只“就事”而谈,没什么独特的感悟。余秋雨评委点评说:“这件小事给我许多启发。生活中我们是会遇到许多手势的,有人向我们竖大拇指,有人向我们竖小拇指,我们要清醒的知道,这些手势,未必是指向你自己的,很可能是针对你身后的某个人的。”三言两语,点铁成金,全场观众、评委都为之肃然,可能都在想着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手势吧?我想,作为评委,余秋雨先生大概很多话不便展开,我在自家的沙发上就更能浮想联翩——这个小小故事真是充满了象征意义。例如,许多我们孜孜以求,并为之沾沾自喜的金钱、荣誉、地位,在很多人眼里,很可能连一袋垃圾都不如。我们有什么可沾沾自喜?又何必孜孜以求?
面对这个“对话命题”,我也想起许多。我觉得歌手们所谈的“唱歌跑调”、“唱歌忘词”,严格说应该是跑题了,这些绝不是他们的“第一次挫折或障碍”。我们的“第一次挫折或障碍”应该是在不记事的时候就遇到了,正是“挫折或障碍”,使我们懂事、记事的。当时我想,如果叫我做这个“命题对话”,我会说什么?蓦的我想起一件小事,或可称为我人生“较早的一次挫折或障碍”。当时我一岁,刚刚会走路,还不会说话。一天在院子里蹒跚学步,突然,面前遇到了一摊鸡屎。大概以我当时的能力,我跨不过去;以我当时的智慧,我也不知道绕过去。但在那一时刻,我没有哭嚎,没有退缩,也没有一脚踏到鸡屎上。我在那摊鸡屎前伫立良久,终于酝酿积蓄,使我获得了作为“人”的一项重要本领——我当然不记得,是后来母亲告诉我的,她说“那是你第一次说话”——我终于憋出了一句话:“大臭鸡粑粑!”现在一想,我生平这第一句话说得相当精彩:定义准确、性质清楚、态度鲜明、语体恰当。我用这样一种表述,呼唤别人的指导和帮助。当时我想得有点入神,在那之后的生活道路上,我又曾多少次面对“鸡屎”啊,我曾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沮丧,为失恋而哭泣,为政治受到迫害而轻生。我怎么没有一岁时的胆识了呢?也正因为此,我才没有再加增人生的本领,到现今还如此平庸吧?想到这里,我清楚地意识到,有生之年,我定还会面对形形色色“鸡屎”的,有没有当年面对“障碍”的勇气和胆识?我不敢回答自己,但我相信,有了这次感悟,总会有些许帮助吧。这件小事,无可再小;生活海洋,浩瀚无边。
歌手大赛,为什么要“命题对话”?看来唱歌也需要感悟生活,更何况本来就为了表现生活的作文呢?哪位同学没有生活细节?哪位同学没有写作素材?一摊“鸡屎”的事,比这大十倍百倍的事,谁不是天天遇到?把作文准备放到“感悟生活”的重点上来,是符合写作规律的,也是学生写作素养提高和写作成功的必由之路——这应该是“青歌大赛”给我们的启示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