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02月27日:由“青歌大赛”听到和想到的(一)

(2009-02-27 00:11:54)
标签:

杂谈

由“青歌大赛”听到和想到的

北京  王大绩

 

第十三届“隆力奇”杯全国青年歌手大赛曾在央视综艺频道热播时。其中“命题对话”的环节,应该对高考作文颇有启发。

“命题对话”的评分标准是:切题、具体、独特、生动。这很有些像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前两项类似“基础等级”,后两项类似“发展等级”。“独特”侧重内容——立意、选材;“生动”侧重形式——语言、表达。其中,我最关注的是“独特”——立意、选材上对思维定式的突破。

有一个题目“独唱与合唱”。从词语意义解释是:“单独一人唱歌”与“两个声部以上多人一起唱歌”。合唱队多数歌手的选材也就是“演唱”;立意则是赞扬集体主义:放弃参加个人独唱比赛的机会,投身到合唱比赛中来。

记得有两位歌手说得略有新意。一位歌手说到病房中激动的哭声、笑声的“合唱”,另一位说到练唱时歌声与自然的“合唱”。余秋雨评委就此提示歌手:“独唱与合唱”并不仅只限于舞台上的演唱。它涵盖的生活面很宽阔——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单株树木与整片林木、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等等都与“独唱与合唱”有着相同、相类的含义。

 

我们可以用“立意”、“选材”两把尺子“测量”一下。从选材尺度上看,多数歌手在“此事”的层面内,有新意的歌手,在“相类”的层面内,而余秋雨评委的提示到了“联想”的层面。至于“象征”层面,应该是“演唱文化”的象征意义了。

其实,任何题目都可以用“立意”、“选材”两把尺子“测量”。还有一个题目是“排练”。歌手们大多说的是排练合唱节目,这是选材的“此事”层面。有一位歌手谈到扮演“奥运”吉祥物福娃“欢欢”的排练,这属于“相类”层面。还有的歌手由排练合唱联系到理工科同学的实验,谈到要创建合唱的“麻省理工”;又有一位歌手讲的是合唱排练中停电,大家用手机微弱的光亮照明,坚持排练;她的队友补充说,我们来了七十多人,上场只允许六十人。不能上场的人就尽心尽力做好后勤工作——这就由“此事”层面,在不同程度上贴近了“联想”层面。另有一位来自公安系统的歌手,由“奥运”开幕式排练,联系到公安民警的排练,全国人民都在排练——这是由“相类”层面,向“联想”层面展开。余秋雨评委则分别就势提升到“象征”层面“排练文化”——演唱排练和理工实验都是追求结果的过程;排练中的个体有上场和不能上场的前景;“奥运”开幕式排练和公安民警排练有保密与不保密的区别。这对高考作文开拓思路,扩展选材面很有启发。当然,从立意角度也是如此:排练有“真实的排练”,也有“虚假的排练”。对种种不同的排练,可以赞扬,可以反思,也可以辩证认识。

再有一个题目“我们都是兄弟姐妹”。一位歌手说:我们合唱队几十人亲如兄弟姐妹。余秋雨评委点评说: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境界的升华,正是音乐的熏陶使合唱队员亲如兄弟姐妹。另一位歌手说:有一个同伴不顾自己瘦弱,参加义务献血。余秋雨评委点评说:兄弟姐妹是由血缘维系的,献血正是建设了这条纽带。评委的点评,是在搭设“此事”层面、“相类”层面和“联想”层面之间的桥梁,并透射出到“象征”层面“血缘文化”的意味。还有一位侗族歌手说:南方雪灾时,他山的人为我们送来了粮食和蜡烛,我们有送到更偏僻的那山,他山、这山、那山,全国人民都是兄弟姐妹。这当然是很好的联想扩展,但是若搭一座桥,揭示一下“粮食”、“蜡烛”与“兄弟姐妹”之间的联系,是不是更好?兄弟的情谊,不就是“有我一口米。就有你一口米”吗?而“蜡烛”正体现着维系人类情感的“火”,“奥运”火炬正在五大洲传递着“兄弟姐妹”情谊。

由此,我们的联想会更开阔: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和动物的情缘;他主持创作的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这“福娃”家庭的“兄弟姐妹”;以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太白“相期邈云汉”的“兄弟姐妹”……

于是,我们的立意也会展开:“兄弟姐妹”中很多都是真诚高尚、相亲相爱的情感,但也有庸俗虚伪、相互利用的丑恶……

另有一个题目“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位歌手说到进山演出,车子故障,大家纷纷脱下棉衣垫在车轮下,排除故障,保证了按时演出。余秋雨评委点评希望歌手能在“排除故障”与“火焰高”之间建立“桥梁”。实际是告诉我们,思维要严密,对自己跨越选材层面的创造,必须负责任。针对歌手缺少“独特”性,都在谈“团结合作”正面意义的状况,余秋雨评委特别提示歌手从反面想一想:例如,很多最出色的科学与艺术成就,都是“个人”,不是“众人”创造的——这是针对“众人”的逆向思维。当然,我们还可以针对“拾柴”逆向思维——都去“拾柴”,火焰能有多高?不可以更好的分工,增加技术含量吗?我们还可以针对“火焰”逆向思维——“火焰”有正义圣洁的火焰,也有邪恶嚣张的火焰……

    需要说明的是,在高考作文中,用“立意”、“选材”两把尺子“测量”题目,目的不是要同学一定放远“选材”的层面,或转向“立意”的逆面。而是为了保证同学写熟悉的生活和表达真情实感。因为同学熟悉的生活可能在不同的“选材”层面;同学的真情实感也可能在“立意”的逆面。如果能在对作文题目的认识中,能展开“立意”、“选材”的两把尺子,同学就可以为自己熟悉的生活和真情实感找到相应的位置,并能促使同学把作文准备放到“感悟生活”的重点。[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