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驳米兰昆德拉3

(2005-11-23 14:14:51)
分类: 布拉格精神

 

    果真“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附录,作家出版社1989年版第337页)难道这句话本身不是深刻思索的结果?而它的出现是为了用来挪揄说这句话的人自己、是一种自嘲吗?听起来不像。这话出自犹太人民谚和出自昆德拉口中其含义毕竟不一样。

 它仍然站在那个终极的立场上。它离上帝太近了,近得连上帝的表情都能看见。当其他人像傻瓜一样在黑暗中摸索同时纷纷掉入陷阱时,这个人已经得到了上帝特别的恩典,揣摩出了上帝的心思,他同上帝一道在旁边笑个不停。然而可以斗胆问一句:上帝他老人家岂能容忍身边有一个和他几乎平起平坐的人?此人真的是由上帝选出来充当自己的代言人和信使的吗?他站在那个笑傲人间的高度,简直就是以上帝的名义说话:

我常想象拉法雷有一天突然听到上帝的笑声,欧洲第一部伟大的小说就呱呱坠地了。小说艺术就是上帝笑声的回响。”

幽默:天神之光,把世界揭示在小说的模棱两可中,将人暴露在判断他人时深深的无能为力中……”

 

    这些话表面上听来都是十分精彩和让人折服的(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处于和昆德拉一样的欣快症和忧郁之中),但细想起来,它们在什么地方隐埋着某种虚空的、不实在的东西,尤其是夸张的成分。人这种脆弱的必死者,这种肉身凡胎,怎么能够说他听见的恰恰就是上帝的声音?怎么能够站在那个最后的审判者的位置上、立在那块岩石上发言?指着某处说那就是最后的栖息地?看不出来昆德拉是那位“唯一的实在者”的信徒。但即使是,他也不能表明惟独自己理解了上帝的意图,上帝正好把真理放在他的口袋之中,而如果不是,他仅仅是采用一种古老而权威的形式说话,那么他便是一个伪预言家、伪代言人。他把自己生命经历中的某些东西塞到"上帝"的胸膛中,然后再把它掏了出来,说那便是“上帝”的心脏。

延期审判听上去是动人的,尤其是对于从来就未曾被赋予任何权力包括审判的权力的人们,这个表达恰好适应了他们彻底无能为力的处境,但它不能成为绝对的尺度(包括小说的绝对的尺度)——既然是人间的事务,为何不能由处于其中的人们部分地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同样,笑当然也是很诱人的,谁愿意整天苦巴巴的呢?但实际上也有该笑的时候和不该笑的时候,笑得好和笑得不好(不自然)之分,有各式各样的笑、各式各样的幽默之区别。正如人们的生活是具体的一样,笑也是十分具体的,视情况而定的,不存在什么脱离或不需要上下文的、来自上天的惟一的笑。在它面前,人们只有匍伏在地,接受审判的份儿。不,他们可以拒绝这样一种几乎成了准上帝也即伪上帝、伪神灵的笑声,虚无的、空洞的笑声,它们的存在几乎是为了羞辱人类或人类的自我羞辱。

 狂欢而伴随着狂郁的昆德拉,还没有完全从他早年所迈入的神坛上走下来。

 

                                             1997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