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1.20筆記——勝爲士
(2025-01-21 11:37:09)
标签:
灵修人生思考杂谈哲学 |
分类: 读书笔记 |
25年1月20日、星期一
〖記事〗今日,安。
〖讀書〗讀《萬木草堂口說》。
〖隨感〗
一、康子曰:「不愛者,謂之不仁;過愛者,謂之不義。」奧古斯丁言亞當過愛夏娃。不義之罪,不得好死。好死,是死得其所;不得好死,是不得其所之死。
一、原儒固有法家、理性主義氣味,今文讖緯派則改良之(後儒之一種)。熊十力然喜《周官》,徐復觀否惡《周官》,在政治眼光不同,而熊子未善終也。(依梁漱溟書信,有熊子臨終唸往生咒之傳聞。)
一、託古,則凡言「古」處,俱指今後講,即述即作也。出土文獻之相反後儒,愈印證後儒之醇。推之於音韻、訓詁領域,亦然。(若《墨子》「義」字作「羛」,必無有「義者我也」之解,則字形之相關義理,寧非深歟?)若以科考結論代古,則儒學亡。今人復依科考之古以攻儒之託古,更不得門徑矣。
一、董子之言,知自貴於物,故聖人敢於殺生,但有節耳云,與耶教之言,上主造人最尊,造萬物供人善用之云,兩者相通。至佛家講衆生平等,乃淪人於禽獸,非理也。
一、儒有《詩》《書》,墨亦有其《詩》《書》;儒無《樂》,墨亦無《樂》。此殆固無《樂》矣。余前言,樂經非經,指內在之樂,故「樂者樂也」;較之,「禮者履也」則就外在之行講。
一、天子僭天,故以災異示警。天僭天主,須以耶教濟窮。若所多瑪之天火、埃及之十災,俱出於上主;尼尼微之悔禍,亦在於上主。
一、食貨養身,祭祀養魂。一經濟也,一宗教也。
一、依公羊說,冬至祭上帝,其時間與耶誕節近。耶誕,舊亦稱「外國冬至」。又,康子謂「方明」是十字架。
一、「兼愛」就其無不愛講,尚可取,《墨經》「體,分於兼也」,兼即全義。若行之而無差別秩序,則不可取。墨家亦言「施由親始」,耶教亦重秩序。否者,是過愛,過猶不及。康子又曰「仁極,信極,皆不中」者,言過仁、過信也。
一、康子謂《洪範》「皇極」「皇建其有極」之「極」是「中」字義。嚴復以「皇極」譯黑格爾之絕對精神,含宗教在,則此「極」字正宜取法則(極則)義。余前言太極兼極則、極則在主內,又中是彼岸與此岸之中、有端之中,亦撻通「中」與「極」之關係。
一、康子曰:「孔子不封不樹,重魂不重魄;重葬者舊制也。」余少時,偕家大人燒紙,見其上書「致地府」字樣,深疑之,以謂精爽在天,貴乎灰土入地者,胡不書「致天國」?殆亦從靈魂著眼,而賤體魄也。
一、康子言,《中庸》之「致曲」與《孟子》之「擴充」同。積少成多,合顯充盈。
一、欲愛人,須能見人之可愛;欲人愛我,須我為可愛之人。故「可愛」二字,括盡修身道理。
一、耶教講信仰(神道)與傳統(遺傳)之辨,儒家亦有之,上者改制,下者訓詁,俱不解流俗者也,進而不能知人,輒有不智之舉。然流俗之事亦學弗來,殆有性命差異在。居易俟命,勿失安息!
前一篇:25.01.19筆記——勝爲士
后一篇:25.01.22筆記——勝爲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