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09筆記——勝爲士
(2023-12-10 11:51:15)
标签:
灵修人生思考杂谈哲学 |
分类: 读书笔记 |
23年12月09日、星期六
〖記事〗今日,煩。又,刪除懸垂分詞「給V」。又,規定「給」字為當事標記,讀輕聲gei,表承受或經受了動詞帶給客事賓語之動作,用在當事主語後,與施事主語相區別。如「張三死了父親」,表張三經歷了父親死亡之過程,可說為「張三(給)死了父親」。此「給」字是現成的使成性底輕動詞,其他用例如:「客人來了兩碗素麪」→「客人(給)來了兩碗素麪」、「佗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佗(給)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大娘白了頭髮」→「大娘(給)白了頭髮」。若不加此「給」字,視為零形式。又,「昰」亦可用為焦點詞,表示被突出或強調,屬於輕動詞,其框架可為「昰…底」「…底昰…」,皆來自判斷句。例:「(昰)張三戴眼鏡。」亦可對譯英文底強調句it
is ... that
...。又,領屬詞「底」與關係詞「之」之分工,對應漢語底名物化與關係化,前者如「伊刁蠻」→「伊(底)刁蠻」、「張三出走」→「張三(底)出走」、「出版這書」→「這書(底)出版」;後者如「伊刁蠻」→「刁蠻(之)伊」、「張三出走」→「出走(之)張三」、「出版這書」→「出版(之)這書」。復次,「老師對小李進行(之)批評」「政府對貧民實行(之)補助」,是關係語句,而非名物化結構。又,漢語底描寫語句,本就是定語從句底一種,出現在所修飾之名詞性成分後,如「張三有一同學(喜歡莫扎特)」「李四寫了一書(大家都看不懂)」等。本方案底關係詞系統,即利用古漢語代詞,將其語法位置底空缺補全。這些空缺原本可以換成代詞或名詞性成分,本方案則以關係詞為專用者。例如:「張三有一同學(.(其)喜歡莫扎特)。」(主語)、「張三有一妹妹(.李四(所)喜歡)。」(賓語)、「王五開了一飯館(.(其底)生意不錯)。」(定語)、「股市一週內上下振盪(,(斯)百姓(所)不懂)。」(事件)、「張三寫了一(信)畀李四(,王五(所)偷偷看了)。」(離開被修飾之名詞)復次,描寫語句原本只能出現在句末,但用本方案底邊界標誌「者」後,可用於句首咊句中。例如:「人(小張崇拜者)來了。」(主語位置)、「老趙寄一信(自己寫者)畀律師所。」(直接賓語位置)、「小王送小蘭(愛打扮者)一玫瑰花。」(間接賓語位置)、「小張與老李(喜歡喝酒者)去北京。」(介詞賓語位置)復次,原本的空缺是代詞脫落,今若不用關係詞亦可視為零形式。
〖讀書〗讀《牟敦悟禪》。在最高的精神層次之崇拜中,儀式與內在甦醒纔真實連接。若宗教失去熱情,不會激發內在甦醒,而是激發外在自我底情緒。(殆猶禮樂化、儒家化。)又,享樂主義地追求默觀,必受挫折。又,從樂園墮落,即從默觀者合一底狀態變爲分裂底狀態。又,基督徒底生活,即藉由聖子(聖父底光與形象)在聖神(聖父與聖子之愛)中回到聖父(存在底根源),內在自我是聖三底肖像,須脫離外在自我。(重要。效法聖子即復象。)又,靈魂與身體不是互相排斥底,都屬於人底生命。主與人在基督內結合,道成肉身在唯一人格中不可分,不是強加底,而是人性轉化到超自然。基督由聖神在每人身上活動,藉由基督生活底人是另一基督,延長了道成肉身底效果。聖言空虛自己底高貴地位,而下降到人底層次;人亦須空虛掉自己底低級的東西,而成爲神,不是破壞本性,而是破除虛幻。神聖地身為子,在基督內為天主之子,並擁有基督。(道成肉身,偕合不二。)又,聖言不僅超越於我們,亦內在於我們。憑着信德,接受基督。
〖隨感〗
一、思想進路改為:「信仰主義(荒謬的)—神祕主義(隱藏的)—敬虔主義(主觀的)—存在主義(個體的)—靜觀主義(中道的)」。
一、對中國文化,須以「外賓的」眼光看待。
一、「性」是性命之性(生命),人子曰「蓋欲救其生者,將喪之;爲我而喪其生者,將得之」,一假一真。
前一篇:23.12.08筆記——勝爲士
后一篇:23.12.10筆記——勝爲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