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07.04筆記——勝爲士

(2023-07-05 09:41:48)
标签:

灵修

人生

思考

杂谈

哲学

分类: 读书笔记
23年07月04日、星期二
〖記事〗今日,愛常存,良心安,感謝主。
〖讀書〗讀《大問題》,上帝部分。克爾愷郭爾,闡明身爲基督徒意味着什麼,做出激情的個人抉擇,置證據甚至理性於不顧,以實現信仰飛躍。(縱身。)信仰有時是私人的,與教義、教會、社會團體或儀式無關。生活是荒謬,上帝使之有意義。荒謬是非理性,是真正信仰上帝之前提,不會導致無神論。(荒謬。)又,相信上帝存在不等於信仰上帝。信仰上帝並不必然與正義咊賞罰等觀念相關。生活雖不公平,信仰上帝亦賦予其意義,但須到深刻而熱烈之信仰中尋找,不能停留在相信某種超自然的東西存在着之事實上。(信靠。)又,克氏認爲,路德教會仍然阻礙着個人與上帝之間之純粹個人的關係,而非基於教會或任何信衆集體。不承認教會是我們與上帝之間之必要中介。(個人的。)成爲基督徒,或成爲有信仰者,並不是生活中之某件事,而是每件事。站着證明上帝底存在,與跪倒感恩,非常不同。(每件事。)又,成爲基督徒是一種絕對的承諾,是信仰底飛躍。人不可能認識上帝,不可能知道上帝是否存在,或關於他之一切。但必須表現淂像相信他底存在,與之處於一種私密的關係之中,像父子或情侶。上帝是絕對親近的,當下在場底。拒絕發展理性的、可理解的上帝觀念,重要底是信仰他之激情。當信仰喪失激情,就是需要論證爲無信仰鳴鑼開道之時。理解上帝與信仰上帝是對立的,理性只能對信仰構成阻礙。(承諾、激情。)又,信仰是非理性的,對上帝存在之證明是無關緊要的。信仰上帝是個人的、激情的事情,不適用任何方法論證。信仰是一種承諾,恰恰因爲人不可能知道上帝底存在,即客觀的不確定性,纔要求做信仰底飛躍。(非理性。)又,複習《西方哲學史》,尼采部分。是路德教牧師兒子,在虔信派環境長大。與克爾愷郭爾一樣,鄙視大衆,亦鄙視自以爲是之中產階級,認爲自己處於衰落年代,反對當時之主導的傾向。二人政治思維底終局是貴族式的極端主義。(虔信派背景。)又,「上帝死了」,傳統價值失去約束力,虛無主義成爲事實。虛無主義唯有被推到極端並轉化爲反面,纔能被克服。其思想爲未來某種未知的東西掃清道路,標誌人類境況劃時代變革。哲學咊宗教底世界觀,只表達了人逃避混沌之需要。(克服虛無。)又,實在是混沌的,人是形而上學底藝術家,爲了活下去,加上意義與目墑。賦予世界之結構被理解爲世界自身底結構,拋棄佗們時,世界毫無價值,恢復爲人底屬性咊產物。(混沌。)又,虛無主義不是最終結論,查拉圖斯特拉,旨在超越上帝,克服虛無主義與存在論上之虛空。條件是把我們底有用的人生置於身後。顛倒了的柏拉圖主義,對一切價值之重估。上帝之死,標誌着剝去所有形式之價值超越性,重新發現價值是人底創造。形而上學把塵世現實斥爲非存在或不真實底,實體是「無」,可變世界底生成變化纔「是」。只有一個在時空中展開之感性世界,這纔是真實世界。一切皆流,真實世界是謊言,顛覆了形而上學預設。(反形而上學。)又,對道德化的本體論或本體論化的道德之拒斥,二元論對人是最大的危險,佗引導人們捨棄生活。天真、歡樂、單純之人生觀,即重估一切價值。(反二元論。)又,沒有道德底事實,道德是一種束縛,以保護社會,利用了恐懼咊希望,強迫底機制內化成爲良心。(道德機制。)又,主人道德,「好」等於高貴的、突出的、寬宏大量的,「壞」等於可鄙的。(主人道德。)奴隸道德,好壞服務於弱者,同情、謙卑、憐憫被擡高爲美德,強大而獨立之個人被認爲危險的與邪惡的。主人認爲善的,被奴隸認爲是惡的咊非道德的。奴隸道德底基礎是虛弱與服從,奴隸通過將自己底道德評價確立爲絕對的標準來馴服主人,怨恨本身變淂富有創造性並且娩出價值。基督教是主人道德底最有力的破壞者,出於對力量、生命底驕傲、自我肯定之隱祕的憎恨。(極注意!奴隸道德。)又,強者接受弱者道德後,不向外表現進取心,被導向內心,人底內向化,相伴底是靈魂,內在世界有了深度、寬度咊高度。(極注意!靈魂、內在世界。)又,道德蘊含了對自然之暴政,是必要的,不然生活沒有了價值,亦沒有藝術、詩歌、哲學。關鍵在昇華,通過自我控制,以積極的方式實現自身。(極注意!自我控制。)又,「超人」理想,創造了自己,出於力量,對生活說「是」,接受生命。超人是大地底目墑,價值不在於是什麼,而在於成爲什麼,須根除人性的、太人性的東西。超人尚未存在。(超人。)又,萬物永世輪迴思想,在無窮的循環中重複自己,是一個思想試驗,任何事物都根據不可違抗的自然法則發生。實踐意義,意味着與基督教的或馬克思主義的線性的—目墑論的歷史觀決裂,塵世底任務是西西弗斯式的永無止境,從許諾未來之形而上學咊宗教底傳統中解放出來,永恆咊無限在今生發現,今生即永生。(輪迴、今生。)又,權力意志,人主要不是渴望快樂有用之東西,亦不渴望擺脫某東西之自由,而是渴望實現自己底自由,渴望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是征服自己之權力,亦表現爲追求知識之意志,組織混沌,把握咊改變環境。(權力意志。)所有形而上學體系都是權力意志底體現,亦適用於各種科學,亦是虛構。任何事情只是一個視角咊虛構,視角底基礎是評價,道德評價即解釋,是特定的生理狀態底表徵。拒斥真理底符合論,事實總是負載着理論底,純粹事實或中立的描述只是隱蔽的解釋。有些解釋服務於生命,對生命底肯定有用,是實用的真理概念。真理是一種錯誤,沒有這種錯誤,生命就無法生存。對生命之價值是決定性因素。(真理。)又,尼采把自己底哲學看作一個實驗,瓦解了我們以爲自明之東西。(非自明。)
〖隨感〗
一、只活在人中底人,是「一維的」個人;與神活在一起底人,是「多維的」個人。(多維之個人)
一、世俗常言,「生存」成問題云,是修辭的誇張也。主流人只有「生活」問題,邊緣人纔有「生存」問題,其特徵不在貧富強弱之地位。生活問題,是求過淂好,雖窮困不能維持,其生存之本身並未被否認,甚或受同情。生存問題則不然,雖有財富或權勢,其三觀氣質異乎主流,便被認爲一不該存在者,或則被庸俗化解釋一個特色的主流人。總之,邊緣人必受「主流人凝視」。(邊緣人之生存)
一、基督徒必然受逼迫,因爲邊緣人必然受逼迫。做邊緣人,此其氣質。此種逼迫並非民族的或階級的壓迫,若彼叛教,壓迫便無。但彼則叛世而服主,如亞伯拉罕焉,如妓女喇合焉。(邊緣人之氣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