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1.21笔记——勝爲士
(2023-01-22 01:43:11)
标签:
人生思考信仰杂谈哲学 |
分类: 读书笔记 |
23年1月21日、禮拜六、舊曆除夕
〖記事〗今日,愁。
〖讀書〗讀《加爾文與現代政治底基礎》。
〖探究〗
一、(修訂輕動詞)英文重靜態,常用do、get、have、make、take等動詞,加一由動詞衍生之名詞,組成短語動詞,表示動作。這些詞已弱化,失去原義,可意譯作「做」「來」「出」「爲」「行」「弄」「搞」等。例如have
a look比look底動態感低,後者譯作「看」,前者可譯「(做一)看」。譯例:give a cry「出一喊」、give a
shrug of the shoulder「做一聳肩」、give a laugh「出一笑」、give a talk「出一講」、give
a try「做一試」;have a look「來一看」、have a drink「來一飲」、have a talk「來一談」、have
a break「做一歇」;make a guess「做一猜」、make a search「來一查」;take a
walk「來一走」、take a turn「做一轉」。
一、(補在介詞後)表處置之介詞,除了「把」「將」,亦可用「取」字。見佛經,如「(取)命終」「(取)母殺」「(取)我殺」「(取)彼六人碎身如塵」。
〖隨感〗
一、在呼召之人生中,作縱身之騎士。我不屬於自己,我爲神暨其民而活。(不屬己)
一、趨同演化,是否說明形式或美有普遍性呢?(趨同見普遍)
一、憲治秩序,不是有限的人能自己主張底。其關鍵:人不是主。不能知主底本質,唯能知主底權能。故不理論主底所是,而感察主底所爲。(感察)
一、「下探」亦是工夫,就是向內擊穿之反思,須探盡探破,乃至破棄「性理」,以感察到一切有限者之均不是極主。故從自否到有極,爲悖論之翻轉。於一片黑暗中,忽見光明。(下探工夫、破棄性理)
一、棄絕之中,仍有自義之幾勢,蓋人爲有限而在世,卻自認其已能達於超越。此種自義,若隨着勢必之僭越而落實到肉體,適成爲中國文化所謂「超脫」,然其所暴露者,便無非是無知與野心耳。縱不落實到肉體,只在精神上超脫,亦是關注自己而自義。(超脫之自義)
一、唯有正確地認識「愛」,纔能發義怒。因爲愛,是愛郍不配者。如若一方可愛、配得愛,則愛之非愛,僅係一種「公正」矣,即把應得之物,交給配得之人;又如一人或一物美好,人皆曰愛之,此愛亦非愛,實乃一種慾望底「感應」。故公正不是愛,感應亦不是愛,唯對於不配者之愛是真愛。愛具超越性。自超越者論之,人皆爲不義之不配者,而我若不認同罪,便自然要引動我向罪發怒之感性。然則,對於不義暨不可愛者而愛之,一則不能憑其義之配得,再則不能憑我慾望上有感應,乃唯憑彼之爲人之存有上帝底形象也,即我因其上帝底形象而愛之。義怒用以揭示不配,而不配底揭示乃爲了呼喚愛。由此,遂打通怒與愛之關係。(怒與愛)
一、幫助別人增加或保存善,難道是幫助別人自義嗎?斷乎不是吧?基於自義者,還有什麼善好可言呢?以「愛」之感情,對「聖徒」慷慨,是就反自義說。(反自義)
前一篇:23.01.20笔记——勝爲士
后一篇:23.01.22笔记——勝爲士

加载中…